常春藤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多用肥沃的疏鬆土壤作盆栽基質,如園土和腐葉土等量混合,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和細沙土加少量基肥配製麵成,也可單獨用水苔栽培。盆栽一般每盆種3~5株。平時應放置於漫射光照下,才能使葉色濃綠而有光澤,特別斑葉品種在遮光的環境中,葉色更為美麗。夏季酷暑必需放置於陰涼通風的地方。環境溫度高,對常春藤生長不利,所以宜多采用葉麵噴水澆灌。水分不足,植株基部容易落葉;澆水過多也容易發生爛根。苗期宜加強水肥管理,以加快生長。一般生長期特別春秋兩季應適當施肥,每月施液肥1~2次,同時注意肥料中氮磷鉀含量比例應為1:1:1,氮素比例不可過高,否則花葉變綠。在植株生長過程中,應注意修剪,以促使多分枝,使株形豐滿。另外,常春藤在春季常發生蚜蟲,在高溫幹燥、通風不良條件下也容易發生紅蜘蛛、介殼蟲為害,應及早噴藥防治。
栽培技術常春藤栽培管理簡單粗放,但需栽植在土壤濕潤、空氣流通之處。移植可在初秋或晚春進行、定植後需加以修剪,促進分枝。南方多地栽於園林的蔽蔭處,令其自然匍匐在地麵上或者假山上。北方多盆栽,盆栽可綁紮各種支架,牽引整形,夏季在蔭棚下養護,冬季放入溫室越冬,室內要保持空氣的濕度,不可過於幹燥,但盆土不宜過濕。
常春藤葉色濃綠,且花葉品種有許多不同的斑紋或斑塊,色彩鮮豔清晰;莖上有許多氣生根,容易吸附在岩石、牆壁和樹幹上生長,可作攀附或懸掛栽培,是室內外垂直綠化的理想材料。作為室內喜陰觀葉植物盆栽,可長期在明亮的房間內栽培。在陰暗的房間,隻要補以燈光,也能很好生長。室內綠化裝飾時,作懸垂裝飾,放在高腳花架、書櫃頂部,給人以自然灑脫之美感;也可小盆栽植,放在茶幾、書桌上,顯得清秀典雅;還可作為柱狀攀援栽植,富有立體感。
4.仙人掌
仙人掌
仙人掌曆史
仙人掌花卉原產於南美和北美大陸,從北緯50度的加拿大安略省到南緯50度的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均有它們的蹤跡。
據有關資料介紹,從哥倫布1496年發現新大陸之後的1540年,第一次由海員從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島嶼上將仙人掌帶進歐洲,1669年傳入日本。在1840年英國出版的《植物學辭典》上記載了仙人掌栽培種已達400種。當時的仙人掌花卉已由野生引種發展為人工栽培,通過園藝栽培,已將原始野生的仙人掌改良成為特殊的觀賞花卉。
仙人掌的特性
仙人掌大多生長在幹旱的環境裏。有的呈柱形,高10多米,重量約兩三萬斤,巍然屹立,甚為壯觀。一些長著棘刺的仙人球,有的壽命高達五百年以上,可長成直徑兩三米的巨球,人們劈開它的上部,挖食柔嫩多汁的莖肉解渴充饑。仙人掌類植物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在幹旱季節,它可以不吃不喝地進入休眠狀態,把體內的養料與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當雨季來臨時,它們又非常敏感地“醒”過來,根係立刻活躍起來,大量吸收水分,使植株迅速生長並很快地開花結果。有些仙人掌類植物的根係變成胡蘿卜狀,可貯存七八十斤水分。曾經有人把一個仙人球包在幹燥的紙袋裏放了兩年多,盡管有些皺縮,但一種到盆裏,澆水後又很快長出了新根,並恢複生長。仙人掌以它那奇妙的結構,驚人的耐旱能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受到人類的賞識。
奇形怪狀的莖,鮮豔的花別看仙人掌的奇形怪狀加上銳利的尖刺,使人望而生畏,但它們開出的花朵卻分外嬌豔,花色豐富多彩。如長鞭狀的‘月夜皇後’,開白色的大型花朵,直徑達五六十厘米。被人們喻為“曇花一現”的曇花,就是原產中、南美洲熱帶森林中一種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植物。
仙人掌以花取勝還隻是培養者喜愛它的一個原因,而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刺叢與絨毛也受到許多觀賞者的寵愛。尤其是一些鮮紅、金黃的刺叢與雪白的絨毛品種,更是千姿百態。難怪有人稱它們為“有生命的工藝品”呢。
仙人掌用途
人們常常認為,仙人掌隻是作為觀賞植物的,沒什麼用途,其實不然。很多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不但可以生食,還可釀酒或製成果幹。在墨西哥的市場上,一些片狀仙人掌的嫩莖,可作為蔬菜出售。有些柱狀仙人掌的木質軀幹一直被印第安人用做建築材料。仙人掌片狀莖節不僅可作牲畜飼料,而且它的黏稠汁液還可作為清潔水質的淨化劑使用。有些地方在宅旁地邊種一些棘刺濃密的仙人掌,當作刺籬。
仙人掌的藥用
在每100克可食仙人掌中,約含維生素A220微克,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1.6克,鐵2.7毫克,可以產生25千卡-30千卡的熱量。近年來,許多國家已開始用仙人掌治療動脈硬化、糖尿病和肥胖病,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說,這主要是由於仙人掌所含的維生素能抑製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並可以減緩對葡萄糖的攝取。
仙人掌在我國作為藥用首載於我國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據該書記載,仙人掌味淡性寒,功能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健脾止瀉,安神利尿,可內服外用治療多種疾病,清代劉善術著的《草木便方》中記載,仙人掌苦澀性寒,五痔瀉血治不難,小兒白禿麻油擦,蟲瘡疥癩洗安然。《本草求原》載:寒,消諸痞初起,洗痔。《陸川本草》記載有消炎解毒,排膿生肌的作用,用於瘡癰癤腫咳嗽的治療。《嶺南采藥錄》記載:“仙人掌焙熱熨之,用於治療乳癰初起結核。《閩南民間草藥》中說,用仙人掌鮮全草適量,共搗敷患處,治透掌疔。《廣西中草藥》載:仙人掌止瀉,治腸炎腹瀉。《閩東本草》載:能去痰,解腸毒,健胃,止痛,滋補,舒筋活絡,療傷止血。治腸風痔漏下血、肺癰、胃病,跌打損傷。《湖南藥物誌》記載:仙人掌消腫止痛,行氣活血,祛濕退熱生肌。《中國藥植圖鑒》記載:仙人掌外皮搗爛,可敷火傷,急性乳腺炎並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分類草藥性》載:專治氣痛,消腫毒,惡瘡。《貴州民間方藥集》載:仙人掌為健胃滋養強壯劑,又可補脾、鎮咳、安神。治心胃氣痛、蛇傷、浮腫。從資料記載可以看出,仙人掌治療疔瘡腫毒的作用顯著。現有報道除用於痢疾、哮喘、胃痛、腸痔瀉血外,還用於腎炎、糖尿病、心悸失眠、動脈硬化、高血壓、肥胖症及肝病的輔助治療。
仙人掌防輻射
仙人掌生長在熱帶,對強光有很強的吸收作用,強光中有我們說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而電腦和手機的電磁輻射也是不可見光容易被吸收。另外它的刺會發出負離子,中和正離子的有害作用。實際上放在電腦顯示器附近的仙人掌的針刺上隻能吸灰。不過,它確實喜歡這種輻射,在輻射源附近它生長得會很好,特別是在有陽光照耀的時候。所以小的盆栽仙人掌同樣可以吸收,隻是量的問題,你可以多擺幾盆。另外電腦輻射的最強地帶是鍵盤,所以在鍵盤旁邊放一盆比較適合,不過手就要特別小心了。在電腦的顯示屏的後背也是輻射教強地帶。
5.文竹
文竹
文竹又稱雲片鬆、刺天冬、雲竹,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常綠藤本觀葉植物,著名的觀賞植物。
文竹根部稍肉質,莖柔軟叢生,伸長的莖呈攀援狀;平常見到綠色的葉其實不是真正的葉,而是葉狀枝,真正的葉退化成鱗片狀,談褐色,著生於葉狀枝的基部;葉狀枝纖細而叢生,呈三角形水平展開羽毛狀;葉狀枝每片有6-13枚小枝,小枝長3-6毫米,綠色。主莖上的鱗片多呈刺狀。花小,兩性,白綠色。1一3朵著生短柄上,花期春季。漿果球形,成熟後紫黑色,有種子1-3粒。
文竹原產南非,現世界各地多有栽培。其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嚴寒,不耐幹旱,忌陽光直射。適生於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5℃。
文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種子白12月至翌年4月陸續成熟,成熟漿果為紫紅色。當果實變色時及時采收種子,並將種皮除去、種子曬幹,然後播於河沙和腐葉土等量混合的基質上,覆上土(不宜太厚),澆透水,保持濕潤。在溫度20-30℃時一個月左右即可發芽。當苗高5厘米以上時即可移栽入小盆。-般3-5年生的植株生長較茂密,可進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春季進行,用利刀順勢將叢生的莖和根分成2-3叢,使每叢含有3-5枝芽,然後分別種植上盆。分株時盡量少傷根係,分株後注意保濕和遮陰。
文竹盆栽常用腐葉土1份、園土2份和河沙1份混合作為基質,種植時加少量腐熟畜糞作基肥,其栽培管理中最關鍵的是澆水問題。如澆水過多,容易引起根部腐爛,葉黃脫落;如澆水過少,盆土太於,則容易導致葉尖發黃,葉片脫落。所以,平時要適當掌握澆水量,做到不幹不澆、澆則即透,經常保持盆土濕潤。炎熱天氣除盆土澆水外,還須經常向葉麵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入冬後可適當減少澆水量。在生長期,每月迫施稀薄液肥1-2次,忌施濃肥,否則會引起枝葉發黃。當植株定型後可減少施肥量,以免徒長而影響株形美觀,並注意適量修剪整形。它適於在半陰、通風環境下生長,要注意適當遮陰,尤其夏秋季要避免烈日直射,以免葉片枯黃。在室內栽培置於有一定漫射光處較佳。
文竹是“文雅之竹”的意思。其實它不是竹,隻因其葉片輕柔,常年翠綠,枝幹有節似竹,且姿態文雅瀟灑,故名文竹。它葉片纖細秀麗,密生如羽毛狀,翠雲層層,株形優雅,獨具風韻,深受人們的喜愛,是著名的室內觀葉花卉。文竹的最佳觀賞樹齡是1-3年生,此期間的植株枝葉繁茂,姿態完好。但即使隻生長數月的小植株,其數片錯落生長的枝葉,亦可形成一組十分理想的構圖,形態亦十分優美。文竹可配以精致小型盆缽,置於茶幾書桌,或與山石相配而製作盆景。
文竹
(一)概述
別名雲片竹、雲竹、蘆筍草、鬆山草。
為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文竹(APargusplumosusBaker),以根入藥,有治療急性氣管炎和止咳作用,具有潤肺功能。以盆栽觀葉為主,又為重要切葉材料。原產南非,現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
為多年生草本,莖蔓生,具攀援功能,高200~300厘米,根稍肉質化。葉狀生枝纖細而簇生。圓柱形,綠色6~12枚簇生,長0.3~0.6厘米,刺狀鱗片,花兩性,花小白色1~4朵,著生葉狀小枝的細柄邊,漿果球形,紫黑色,內含種1~3粒。
(三)生長特性
性喜溫暖,濕潤,土壤要求通氣,排水良好、忌澇、耐寒,宜半陰,忌直射陽光。
(四)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用播種和分枝兩種。
(1)播種
果實由綠轉褐色在12月份允分成熱後采下晾幹。播種時間是在春季3~4月點播,溫度20~25℃土壤鬆軟濕潤20~40天發芽。
(2)分株繁殖
4-5年的大株從生較高,可於春秋進行分株。
2.栽培管理
文竹一般多用於盆栽,但盆栽一般不易結果,因此種株多將2~3年生的健壯植株,選略有蔭蔽而通風透光,冬季不低於10℃的地方,準備充足營養的定植槽式畦子,施足富含磷鉀的基肥,進行定植,並搭設支架,任其攀援即可開花結實,作為種株。
盆栽一般有腐葉土50%、園土20%、熟廄肥10%加磷肥等按比例配合,夏季置於設有陽光直射的半陰處,空氣保持濕潤,盆土見幹見濕,每8~15天施腐熟的稀薄肥液,尤以氮鉀肥需要較高,應適當修剪,保持株形美觀,冬季移入室內溫度不低於8℃,少有病蟲害。
性味:苦,寒.
功效主治:涼血解毒,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內服:文竹5-8錢,水煎加冰糖服.
6.蘆薈
蘆薈是集美容、觀賞、食用、環保等於一體的神奇綠色植物,有“天然美容師”、“家庭保健箱”之稱。家庭盆栽蘆薈,除觀賞外,還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隨時能夠提供新鮮的葉片,供家庭人員食用、美容,適合農村、城市人們的庭院、陽台、房前屋後盆栽。
蘆薈特性
蘆薈生命力強,容易栽培,生長過程中有喜陽光、懼烈日、喜溫潤、忌積水、耐高溫、怕嚴寒的特性。根據這些特性,要掌握好蘆薈生長過程對光、水分、溫度、土壤的要求,創造適宜蘆薈生長的環境,才能栽培好蘆薈。
品種選擇
蘆薈的品種繁多,形狀差別很大,千姿百態,花色葉型各有特色,利用效果大小不一樣。目前我國的大田種植和家庭盆栽都以翠葉蘆薈(庫拉索蘆薈、美國蘆薈)、中國蘆薈(斑紋蘆薈)、木立蘆薈(日本蘆薈)較普遍,這三種蘆薈觀賞性較高。
盆土配製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製在狹小的盆裏,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堿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盆栽方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係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準,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日常管理
一、澆水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係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衝,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二、施肥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葉片采摘
蘆薈葉片的采摘標準,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采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采摘較好,采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采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采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