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中生死觀的不同”一節中,斷言“‘死者悉皆成佛’是日本傳統的生死觀”,“靖國是日本文化和靈魂的問題,任何國家都沒有置喙的資格和權利,小泉不再搞出賣靈魂的外交太好了”。實際上,日本文化界泰鬥梅原猛曾明確指出:“日本的傳統是,含恨而死的人被作為怨靈神祭祀。因為人們擔心他們會作祟。因此,本來中國等亞洲的犧牲者也應該祭祀。隻祭祀為國而死的軍人和其他人等的靖國神社,是違背自古以來的傳統的。”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古代中國的詩書禮樂、典章製度不見了,而是斷章取義地以血淋淋的畫麵聲稱中國古代史完全是一部吃人的曆史:“中國的食人有史以來不斷發生,進入唐代以後食人開始多元進化,實際上,從唐代到20世紀初期,人肉公然在市場上出售。”“擁有食人文化的恐怖大國”一節斷言:“中國的食人文化隨著黃河文明的誕生而誕生,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而成熟。食人並非單純吃人,而是作為多元的食人文化發展起來的。”
在“落後30年的醫院設備”一節中,借用小泉首相的口說:“聽說在日本大流行的疾病幾乎都是從中國來的。”另一人物則指出:“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缺乏衛生觀念。”此外,書中還著重強調中國人在日本的犯罪大約占外國人犯罪的一半左右。
而日本的侵華戰爭,則成了來幫助中國,並且日本才是受害者。書中說:“進入20世紀,中國是所謂的‘一窮二白’的社會,每年都餓死100萬到上千萬人,那時,日本政府和軍隊將中國國民從饑餓中救濟了出來。”
在“南京大屠殺純屬捏造”一節中,指出南京當時人口隻有25萬,日軍入城後增加到30萬,最後借用小泉首相的口說:“我明白了,原來中國把曆代王朝不斷重複的大屠殺複製下來,捏造說日本也幹了同樣的事。”書中還介紹:“中國每當發現萬人坑,就建設聲討日本的紀念館,自然,根本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日本軍隊幹的。”書中還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那就是“實際上,從1937年到1938年的不到1年半的時間裏,日中戰爭中的真正戰鬥就結束了。此後的戰鬥不過是各地方政府間的小摩擦”。
在“生化武器的受害者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軍隊”一節聲稱:“本來731部隊是日本軍隊的給水部隊。實際上,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是中國的權力鬥爭中經常使用的,毒殺政敵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為此,日本軍隊對中國生產製造生化武器的工廠和研究所進行了先發製人的攻擊,並將其沒收。同時,731部隊為了防衛開始研究細菌武器。”
《中國入門》雖然書題是漫畫,但是似乎是為了增強說服力,裏麵還有不少來自共同社和日刊體育新聞的照片。在介紹當今中國的情況時,專門選擇表明中國落後、肮髒、愚昧的照片。
據美國媒體評論,日本不斷出現侮辱亞洲鄰國的書籍,反映出日本自身混淆不清的身份認同,即麵對亞洲鄰國自覺優越,麵對西方又感到低人一等。?趬?趷在這些書中,日本人均以白人形象出現:黃頭發、大眼睛、高鼻梁。中國人和韓國人都是黑頭發、小眼睛,亞洲特征很明顯。更好笑的是,在講述日俄戰爭的漫畫裏,日本人長得比俄羅斯人還要歐化,往深裏看,這種審美觀點反映了日本明治維新時就抱有的“脫亞入歐”之夢。
這些圖書的編者對中國和韓國充滿了蔑視。西尾幹二是篡改曆史教科書的主將,也是《嫌韓流》的作者之一。西尾幹二說,1885年日本學者福澤諭吉就提出,日本要擺脫落後的鄰居,學習西方先進的國家,但“我不知道他們(中韓)為什麼一點也不長進。他們不改變自己,我不知道他們為何不學無術。”但同時,西尾幹二又不得不承認,現在日本無法忽視中國和韓國,“從經濟上講,這是很難的,但在心理和精神上,我們應該保持冷靜,繼續我們對中國和韓國的態度。”?趬?趹日本一橋大學的教授吉田豐說,現在否認南京大屠殺幾乎已經成為日本的某種“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