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林氏女7(2 / 2)

之所以說這是傳聞,是因為這些老大娘,小媳婦在傳小話的時候,開頭一句總是“聽說啊”、“你聽說了沒有?”、“有人說”、“我聽他們說”,仿佛以這幾個字為開場白,假的也會變成真的,就算說錯了也不用負責任,畢竟隻是“聽說”的嘛。

所以安書隻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帶回了三個版本的林家故事。雖然版本不同,但寧玉根據自己對那一家人的了解,也能大略的還原出真相,知道他們一家子過得不好,寧玉就放心了。

寧玉又在這個世界待了三年之後,偶爾關注一下柴家和林家的八卦,確保他們生活在雞飛狗跳中,一旦安靜下來,寧玉就想辦法扇點小風,讓生活多點樂趣嘛,古代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電視,平時的娛樂全仗這點八卦了。

草木集上的知識基本上已經能倒背如流,人體上的穴位基本上也能夠全部記住了,這個朝代的字也認了個七七八八,隻是毛筆字寫出來也就是能勉強算得上清秀,至於風骨什麼的完全沒有,而這兩年鄭家衣鋪的生意算是整個太平州裏的頭一份,寧玉也存了有兩萬兩銀子,寧玉翻修了院子,又掛上了寧府的牌匾。在這太平州好歹也算得上是一戶中等偏上的人家了。

這一年又到了元宵節,因為晚上太平州街上會有燈會,所以寧玉帶著家裏的丫環,婆子,小廝們早早的便吃過了晚飯,每人發了一兩銀子,家裏留下了一對老夫妻看家,其餘人便結伴出去看燈會了。

這對老夫妻是一年前帶著兒子孫女到太平州的來投親的,結果到了平安州才知道親戚早已經賣了房子搬走了,祖孫四人手裏的銀錢已經所剩無幾,隻得租了一間小房子,靠著兒子日常打零工維持生計,後來偏偏兒子又染上了風寒死了。夫妻倆無法,老頭年紀大了也找不到活幹,老太太和小孫女靠幫別人漿洗衣服賺的錢勉強能支付租房子的費用,日常吃食就靠老頭乞討。

年前冬天下大雪,老頭到寧府討飯,幹幹巴巴的老頭在寒風中穿著破棉襖瑟瑟發抖,臉色凍的發青,剛好寧玉帶著一幫眾人在院子裏堆雪人玩,看老頭可憐就多問了幾句,然後就生了憐憫心,收留了他們,讓老夫妻倆做了門房,小丫頭巧兒平時就跟著幹點雜活,好歹讓他們有一間能取暖的房子住,有一口熱飯吃。

寧府每個季節還發兩套換洗衣裳,每個月的月例銀子,在這太平州雖然不算拔尖的,但也算厚道的了,何況逢年過節的還有賞錢呢。所以這老夫妻倆對寧玉很是感激,因為如果沒有寧玉善心的收留,這一家人恐怕要在那個冬天凍餓而死。

大家夥出來的時間不算晚,但街上己經有了不少人,各家店鋪門口都掛了一兩盞各式各樣花燈,街道兩旁除了各家店鋪的門前,己經沒有了空餘的地方,都被各種賣小吃的,賣花燈的,還有賣糖人的,賣泥人的,賣各種小飾物的小攤占滿了,一些書店,茶樓還在門前掛了許多花燈供路人猜燈謎。

各式各樣的花燈,琳琅滿目,令人應接不暇,不過天色還早,所以燈是掛著,卻還沒有點燃。

眾人隨意逛著,寧玉低頭叮囑小丫頭巧兒抓緊自己的衣服,不能鬆開,不能落單,以防有拐子趁亂下手。

。您提供大神五月采風的小人物的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