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轉折18(1 / 3)

第十八章

生活是等待我們成熟的果園

談論過人生的個個方麵後,我們又回到了問題的核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何在。我們有必要建立人生理論,並根據這條理論建立人生哲學處理人生的各個細節。關於這一點有必要多說幾句,算是以前觀點的自然流露和總結:生活是等待我們成熟的果園。這種想法給予我們安慰,使我們感到生活有意義。它使紛繁瑣碎的生活和諧一致,讓複雜深奧變得純潔統一。如果我們連這種想法都沒有的話,人生對於我們就太難以忍受、太乏味、太繁雜了。我聽過一件事說有個人自殺了,在遺囑中說,他受不了每天總要穿衣、脫衣,太煩了所以要自殺。還有位著名外科大夫攢了一筆錢,買了一所漂亮的別墅,過起了退休隱居的生活。有一天看著漫山遍野繁茂的樹木,他突然喃喃自語地說,他有一天一定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有位公爵在泰晤士河邊有一所非常壯麗優雅的別墅。有一天,他看著潺潺的河水流經河岸的草坪說:“啊,這條河太討厭了,它能不能不流啊!”

也許那些人和神仙對未來持同樣的觀點,就是一切皆虛無,我對這種觀點不置可否。但我要勇敢地說今生今世的所為和後生後世是有關係的。今生今世對我們的影響後生後世也會體現。今生今世的經曆、知識和想法與後生後世直接相關。我們在後生後世會在今生今世的基礎上累積知識、累積榮譽。通常基督徒能夠理解這種職責和信仰,他能理解同時也能放棄宗教責任。也許他能從更廣闊的角度、更理智的高度理解他的職責,他所信仰的宗教也會及時地影響他的生活細節。也許他能超越宗教,在冗常瑣碎的生活中發現生活的神聖含義和對人的神聖教誨。當然,也許隻有道德情操更加高尚的人才能聲稱他們的生活更加莊嚴神聖。很多人都是在剛剛了解人生,剛剛認識到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世事往往如此。當我們積累了豐富的人生經驗,擺脫了稍縱即逝的激情和偏見,人格變得更加高尚優雅,當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隨時出現的時候,發生了一些突發事件,比如說突然被足球絆倒,偶然得了傳染病,身體突然出現了某種異常現象,我們就突然死了。可以這麼說,死亡離我們越近,我們越是積極熱情地生活。我們的一切感官更加聰敏,精神更加矍鑠。現在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詩人期盼著死亡、期盼著和早年去逝的深愛朋友們相見:

無論你在做什麼,

你都會騷亂不安

靈魂總是在日常的約束和焦慮中期待著能從無謂的生活鬥爭中解脫出來,甚至想象著天堂或來世的平靜和安逸。我們變得越來越討厭責任和負擔,總想著要擺脫掉。如果我們將生活看作是考驗,看作是是培育我們成長的學校,我們就會積極上好每一堂課,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生活對我們的考驗是痛苦、單調和長期的,不過沒有考驗就沒有好士兵、好公仆。百煉成鋼、千煉成人。每個上過道德文化課的人都知道,隻有不斷努力才能根除人性中的邪惡本性和傾向,培養對身心都有益的好習慣。隻有苦難才能結出和平、正義之果,我們才能平靜、高貴地活著。正如我們以前所說的,很多人沒受過什麼挫折,一旦遭受一點小挫折,就非得立刻擺脫不可。如果這樣,人就無法明白為什麼要遭受挫折。那種認為生活是智慧的發展過程的觀點,眼界有點狹小。生活應該是人性各種因素平衡、和諧的發展過程。它也是人生各種關係所蘊含的自然情感的發展過程。它包括了內心世界的各種衝突、悲傷和悔恨。它是道德觀技巧性、紀律性的實施過程。人生如果隻學到了知識,而在情感和良知上一無所獲,那他終究是真正意義是上的侏儒。人生處處存在能量守恒定律。那些心智發展遲滯的人,也許在身體的其他方麵會得到補償,會發展得很突出。

世界就是人生大教室,每個人都是學生,學習著如何才能永恒。薩克雷先生在他最開心也是最悲慘的作品中,寫到托馬斯·紐科姆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回憶起在天主教加爾都西會當教士的日子。當他站在上帝的麵前,他說了聲:“到!”也許他覺得自己這輩子無愧於心、無愧於上帝。金斯利先生說好好努力工作的回報就是會有更多的工作能做。“工作是紳士和上帝之子們真正的、痛快的休息。”這位桂冠詩人在他的《工資》一詩中,召喚美德女神,“賦予他永生的榮耀,永遠不要死去。”人們在想象中表達了至高無上的人生真理,在今生今世好好努力的人們必會擁有很多天份,必能統治很多土地。今生今世的努力工作才能創造後生後世的光輝業績。在人生無窮無盡的輪回中靈魂才能施展它無限的力量。

人們這麼考慮後生後世,才能使今生今世活得更高貴、更有意思。它徹底使人生變得高貴優雅了。它使生活不再那麼艱難、枯燥,把生活作為為上帝貢獻的祭品那樣神聖、像詩人描繪的那樣富有詩情畫意。商人每天事務繁忙,他們認為是上帝賦予了他們經商的能力,他們就要好好培養、訓練,讓自己後生後世作生意做得更好。即便是身份低微的農夫,在耕田的時候,也會想著自己是在耕耘心靈的花園,隻要種下一粒種子,就有上百倍的收獲。這個道理說明,通過積極從事各種工作,而不是休息和與人隔絕,就能發現人生的最高真諦。辛勤工作不但不會使人生失去天真快樂,相反因為內心常駐芳華和仁愛,能使人生如沐陽光。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帝賜予的天賦如胎兒、如蓓蕾,必定要在後生後世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偉人後世必再生為偉人。信我之理論者,後世必享更大榮耀。人生的每個小細節:每次考驗、每次鬥爭、每次努力、每次挫折、每次失意無不透露出這一真理。咋一看,這些人生小細節我們大可不必在意,然而就是這些人生小細節足以摧毀生活的安逸,使人生充滿苦澀。它們影響、磨練和培養了我們的靈魂。記住這句話吧:“上帝是如此地強大和耐心,我們每天都要向上帝祈禱,祈求他賜予我們力量。”如今上帝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日漸模糊,還是讓我們重新歸依到他的懷抱吧。我們天性脆弱,必須學會堅強,有耐心和克製憤怒。這些神聖的品格,毫無疑問,是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基本因素,是能結出永恒生命之果的種子。

這種人生哲理適合絕大多數的人們,雖然有些人理性從事,有些人感性從事。感情是上帝賦予人類指導人類行為的。即便是不具備理性思維能力的人,依賴後天的培養也可以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女性尤其如此,她們能本能地、簡單直接地感知事物的本質,而理性繞了一大圈也不過如此。誠然,情感有時會使我們走歪路,但不正確的理性思維也同樣會使我們陷入盲目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