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在女性解放浪潮的衝擊下,男性已處於進退維穀的境地。他們既感到聰明能幹的新女性是自己的好夥伴,又感到她們對於自己是個威脅,害怕失去男性享有的傳統優勢。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裏都是這樣。
人到中年,慎防婚姻風暴來臨
夫妻關係不是靜態不變的,從相識、相愛、結婚、生育子女到共度夕陽,要經過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而且每一個階段都有特別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較好地處理這些問題,夫妻關係就有可能提前終止。
人的中年期是指35~55歲這段時期,是夫妻關係的多事之秋。國內外統計資料表明,中年期是離婚的高發階段。“朝如青絲暮成雪”,人到中年,多了許多對過去的追悔、對生活的感歎。社會文化、身體變化、個人發展、經濟收入、兒女問題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是中年期夫妻生活矛盾的導火線。
1.社會變遷對夫妻生活的影響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往往會導致社會心理的劇變、家庭心理的失衡。我國新的市場經濟體製及其相應的社會體製、文化觀念正在形成,社會道德、家庭倫理觀念也隨之發生了劇烈變化。雖然中年期夫妻的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已經比較成熟,但也難免承受不住社會變遷帶來的壓力,產生夫妻關係危機。
例如20世紀70年代結婚、目前仍屬中年期的夫妻,當時人們的擇偶和婚姻觀念具有很強烈的時代色彩。那時候的青年男女擇偶,首選“根紅苗正”或政治思想堅定的異性作為自己的伴侶。與“工農兵”結合是當時的風尚。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體製逐漸轉軌,西方文化逐漸滲透,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隨之改變,使今日之中年期夫妻關係變得十分複雜。以前被世人所唾棄的離婚、婚外情、未婚同居等現象越來越普遍,越來越被一部分人所接受,甚至還出現了試婚的風尚。洪流衝擊之下,很多50歲以上的中年期夫妻開始反思過去,懷疑自己曾經的選擇。很多人產生了“再活一次”的想法,渴望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從未有過的東西、體驗自己從未體驗過的生活。這成了中年期夫妻關係產生危機的一大導火線。
2.原有矛盾的爆發和壓力的釋放
很多夫妻當初為了打理生活、撫養孩子和避免閑話,將一些夫妻矛盾和壓力暫時擱置起來。人到中年,夫妻雙方心理素質和生活能力趨於成熟,經濟上有了改觀,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於是當初積累的矛盾和壓力開始爆發。將自己前半生都獻給相夫教子和處理夫妻關係的女人,心中的事業種子發芽,執拗地要做些體麵的事業;曾經隻管打拚養家的男人,突然開始追求起家庭的溫馨和男女之間的柔情蜜意。如果一方拚命地維持原有夫妻生活模式而另一方急於作出突然或者極端性的改變,或者雙方的變化無法同步,將導致婚姻危機。
3.“中年期回顧和展望”心理引發的夫妻問題
到了中年,人們會出現一些生理變化,如精力下降、頭發脫落、麵部出現皺紋、體態臃腫等,使人有強烈的衰老意識。另外,可能已經經曆了父母、家人、朋友的死亡,加強了死亡意識。這時,人們容易產生“中年期的回顧和展望”心理:回顧過去的得失,展望未來的渺茫,急迫希望在有生之年去體驗和補償自己曾經錯過的一切,嚐試新生活。婚姻模式僵化、矛盾比較多的夫妻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中年期的回顧與展望”心理的衝擊。
4.兒女對中年期夫妻關係的衝擊
中年期夫妻的孩子多進入青春期或青年期,這對其夫妻關係也是一個衝擊和挑戰。進入青春期或青年期的孩子麵臨很多的問題,比如性問題、對異性的愛慕、性格的叛逆、考大學、擇偶等。這需要父母的幫助、引導。有時候還需要忍辱負重,耗費大量的精力,還容易因此而引發夫妻矛盾。比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早戀問題的處理、大學的選擇、擇偶的標準等等方麵,夫妻雙方往往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繼而爭吵不休。另外,孩子旺盛的活力以及對異性的渴望往往勾起夫妻對久已遺忘的夢想和曾經激情的顧念,容易產生夫妻矛盾。
在這個問題上,夫妻雙方應努力避免引起感情衝突,善於與子女平等相處,學會了解子女、尊重子女,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