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太子:先生此法甚妙,本王這就去聯絡官員在朝廷給他的親信提名。
說完,柯太子也不問狩獵之事,騎馬火速趕往夷北城內。
92
就在金致成確立帶路通商沒多久,一隊商船與幾隊水師戰船從渤海南下,一路向南海而去,準備前往西域之國,穿過夷島之時,被揚州建安水師發現,於是飛鴿傳書給千秋,同時,在菲國的倭奴軍和停在夷島附近的花旗軍都有所發現。
菲國港口,倭奴水軍總帥浩山寸正在與菲國兵部尚書商議軍火的買賣,港口隻見一箱箱軍火被士兵從船上搬到岸邊,這是一位倭奴通信兵來到浩山寸旁邊稟告著。
“大帥,新國有眾多商船經過夷島,同時有水軍五千人護航。”
“新國商隊,想來物資不少,花旗國聽說派來一隊水師在夷島附近,你去通知花旗水軍總將,聯合截獲新國商隊,我部從西北而上,他可先從北上進軍。”
倭奴通信兵一段倭國語後,便離開前去通報。
夷島海岸,花旗水師主船上,水軍總將史密斯正拿著望遠鏡觀看著夷島水軍部署,這時呢一位手下拿來一份密報。
“上將,這是倭國水師派人送來的一份信報。”
史密斯便收起望遠鏡,拿起密報看了看。
“聯合作戰,這倭奴人想讓我們先上損失大量人員後,他好從中撿便宜。”
“上將,那是否拒絕聯合作戰?”
“不不不,傳令水軍北上,主要截取新國商船物資,戰船一律回避,就讓倭奴人去對付戰船,獲得物資立刻撤退。”
而在夷州總領府後院,千秋閑來正修煉著劍法,一會兒一隻白鴿從天空飛來,隻見千秋收劍運功一扔,劍便飛回武器架,在輕功而飛,翩翩接過白鴿取出信件,送走白鴿落地看信。
信上說著:近日,朝廷出帶路通商一策,以商船五十艘通商,戰船百艘護航,浩浩蕩蕩,已從渤海南下,現在建安港口補充物資,是否放行或是監視,軍師可有提議。
千秋看完信件,就來到府內書房,開始起書。
“今聖上不顧朝廷大臣之見,強行帶路通商,雖有百艘戰船護航,奈何海中盜匪常於出沒,損失是小,不過其物資大多是克扣百姓所得,為防花旗與倭奴半路截獲,現令臨海水師都督著水軍從東海南下,如遇花旗國船隻,少則滅之,多則避之,到建安港口與建安水師會師一處,在等燕京商船遭伏擊後,前往消滅越國、菲國或是倭奴的水軍,最後將戰船收編,收取一定物資錢糧,在放其商隊回燕京,如此帶路通商受損,燕京朝廷也就不會行之政策,也就不會一味地擴大港口開放,而是放眼於花旗等西域之國的軍事兵馬行動。”
寫完書信,千秋便來到後院,從信鴿窩內,取出一隻飛往揚州白鴿,係上信件放飛而去。
揚州南海岸,史密斯正帶著花旗水師一路趕往建安港口。
“前麵不遠就是新國商船,加快速度,立刻截獲物資。”
史密斯拿著望遠鏡看著,對一旁的副手喊著。
就在花旗水師還沒靠近港口多遠,花旗戰船就遭受了一次火炮襲擊,一陣陣爆炸聲傳來,主船也因此而晃動,史密斯拿著望遠鏡一不小心,望遠鏡就被晃的掉入海裏,連他本人都差點落海。
“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副。”
“上將,不好了,後方來了一隊水師上千艘,人數五萬之多,我部隻有百艘戰船,不敵啊。”
“新國拿來的水師,不是都在港口護衛商船?”
“旗幟上寫著臨海,應該是從新國臨海郡而來。”
“那還不快撤,令全軍撤回花旗國。”
史密斯才剛下令撤軍,又是一陣火炮就襲擊而來,這次呢火力全集中在主船上,史密斯當即就被火炮炸飛,頭部中彈,昏迷不醒,大副見此冒著風險才將他拖回船內。
一番對戰後,花旗水軍就剩主船和寥寥幾艘殘破受損的船隻,飛速逃回花旗國。
在擊敗花旗水軍後,臨海水軍瞬即西南而行,此刻燕京戰船正與倭奴水軍對戰著,與建安水軍會師後,兩軍總督立即采用三麵環繞包圍,逐漸包圍抗擊降低倭奴水軍氣勢,縮小包圍圈。
倭奴主船上,總帥浩山寸見突破無望,在船上當即是切腹自盡,其他副將大多如此,一會兒剩下的幾艘倭奴船便投降。而兩軍總督也就收編燕京戰船,看管倭奴俘虜,收取商隊糧餉後,在港口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