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邊都喜事連連,許英也心情大好,這個年真是過的高興又熱鬧。
轉眼間兩個孩子已經滿三歲了,許偉結婚了,當時許英和劉明達是領著孩子回去了的,隻是回去了幾天就又轉了回來。
許偉婚後生活的還不錯,楊苗也不在市裏站櫃台了,回家幫著廠裏忙活。
趙靜和王大民也結婚了,他們山裏和市裏都辦了一下,許英還給了他們一個月的假,讓他們好好歇歇,可二人過了半個月就又回到了店裏,說忙習慣了,歇著還挺不自在的。
他們在市裏買了個小房子,房子不大,是二人的積蓄買的,還找許英借了一點,並沒有找家裏要錢。
房子離趙靜的娘家挺近,回去也方便,另外他們每個月也會回山裏好幾天,兩邊都挺滿意的。
飯店生意穩定,紙廠生意還是很好,雖然也有人在隔壁的村子裏建了紙廠,可劉家的紙廠建的早,客源已經穩定,再加上劉家的紙比剛開始的時間要細柔了不少,那些客人還是願意買劉家的,這是別的剛起步的紙廠無法比擬的。
兩邊都賺錢,也很穩定,不用許英操心,她現在就操心給孩子找個比較好的托兒所了。
本來家裏是有人看的,她自己也不是很忙,完全可以帶兩個孩子,可孩子受教育和不受教育是不一樣的,她帶孩子的話,孩子和別的孩子接觸的少,許英怕他們性格會有缺陷,會不闖蕩。
所以許英打算把他們送托兒所,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對孩子成長有利。
可現在私人開的托兒所不是特別多,公家辦的,許英也去看過,裏麵的孩子不多,老師什麼的也不是很熱情,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還是你愛來不來,不來拉倒,許英不想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
要知道現在的孩子你教他什麼樣,他就學什麼樣,正是打基礎的時間,她可不想讓孩子學成這樣。
所以她找私人辦的,因為是私人的,她們能付出更多的熱情,也會更負責一些。
許英先考察了離自己家最進的一個托兒所。
這個托兒所不算小,在附近名氣也還可以,所以許英先領著小嬌嬌來看,小瑞瑞和太姥姥在家呢。
她去的時間剛好碰上了園長,園長很熱情,也很親切,給人印象很好。
剛說了兩句,有老師找園長有事。
“何老師,你和給這位家長講講咱們這裏的情況吧。”
園長喊過一位老師,又笑著對許英說:“嬌嬌媽媽,這何老師是帶小班的,要是嬌嬌送來的話,就跟何老師,我讓她領你看看情況,一會兒要是有什麼事,咱們再說。”
“行,你快去忙吧。”
許英對這個園長是滿意的。
她看向了何老師,四十多歲的年紀,算是老資格的老師了,不過看麵相的話,許英感覺這人的眼睛有些嚴厲,也許是帶孩子要嚴肅一點吧,許英這樣想著。
何老師領著許英看了看情況。
小班的孩子都不大,幾乎是不上課的,就是老師領著玩,講故事,做遊戲什麼的。
許英看了下,班裏有七八個孩子吧。有幾個在玩玩具,有幾個在凳子上坐著。
地方雖然不算大,但也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