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覺著孫兒比兒子少時天真,又補一句:“商人往西域走貨,大漢做紙織布的黎民百姓是可以因此多賺點錢,朝廷也能多些稅收。可叫他們選,他們會選擇少賺一點,也不希望家中兒郎上陣殺敵。”
太子頷首:“刀劍無眼。典客致信詢問樓蘭何時有了過境費。這份文書是不是得朝廷派人送過去?往西走貨的商人交的稅隻夠養典客這些人的。”
“往西一趟需要很多錢嗎?”
太子搖頭:“路費沒有多少。但不是說我明日需要幾個人出使樓蘭,今日挑幾個人明日就可以出發。他們得會當地語言,敢在沙漠上行走,還要盡可能全身而退。單單流利的語言也得養兩三年。真這樣算,往西域的商隊交的稅遠遠不夠。樓蘭不敢為難漢使不是因為幾個商人交稅,而是大漢國強民富。軍中將士也多是平民子弟。為了幾個人的委屈,讓上千人丟掉性命非明君所為。黎民百姓也會因此寒心。”
小劉進懂了:“所以要麼樓蘭殺人,要麼商人出錢籌備糧草?”
太子微微搖頭:“還有一個法子。他們請邊關將士護送他們到樓蘭。不需要很多錢,他們運往西域的貨物一成足矣。”
劉徹不禁轉向兒子,蓋因他沒有想到可以這樣。
“這也是個法子。”劉徹不禁說。
太子:“他們在關中走貨也會請人護送。兒臣以為他們能想到這點。”
太子之所以沒提醒典客等人,蓋因一旦走漏了風聲,一些極為自私的商人會認為朝廷不出兵樓蘭就是為了叫他們出錢養兵。那些自私之人指不定會弄出什麼亂子。
翌日,劉徹再次宣典客,令其督促樓蘭盡快破案。
典客每月向樓蘭去一份書信,被搶了財物的商人不能怪朝廷不作為,反而怪朝廷軟弱。一個人兩個人埋怨朝廷,無人在意。商人就花錢請人討論此事。有人就認為皇帝年邁,不想再打。有人認為負責外商的官員是太子的人,太子自幼仁厚,不讚同跟西域交惡。
就在民間議論紛紛之際,劉徹又走了,去甘泉宮散心。劉徹可不會老老實實呆在甘泉宮,他年前去邊關,回到甘泉宮過了除夕又往東去魯地,順便登泰山。
這次昭平君和公孫敬聲沒有毛遂自薦伴駕,蓋因他們也知道不能把人逼急了。
年初四,昭平君和公孫敬聲等人跟往年一樣帶妻兒來給太子請安拜年。金猴和貓熊已把小劉進當成摯友家人。小劉進見他小表弟,衛伉長子很想摸摸貓熊,他就讓貓熊趴下,他把小孩抱上去,叫他騎貓熊。
() 小黃門嚇得驚呼“不可!”少年抬手叫他離遠點,他攥著小孩的胳膊拍拍貓熊腦袋,示意它繼續,走一圈給它美食。
一圈下來,小孩過癮了,貓熊得了美食,金猴羨慕,眼巴巴看著小劉進,小劉進給它個竹竿,金猴給小劉進等人表演爬杆。金猴下來,霍嬗等人還可以摸摸他。
小劉進問:“是不是比百戲好玩?”
一群孩子連連點頭。
小劉進:“你們看百戲的錢給我,我叫它們日日陪你們玩。”
霍嬗揪住他頭上發髻:“真會做生意。你父親知道嗎?”
小劉進搖頭:“我們憑本事賺錢,父親知道了也不會怪我。”
太子也沒空怪他。昭平君見著太子就告訴他,很多人懷疑他軟弱無能。太子料到了,渾不在意地寬慰他:“誰人背後無人說。父皇以前也沒少挨罵。他喜歡出去遊玩踩壞農田那幾年,多少人擔心他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如今又如何?隻能說他好戰。”
公孫敬聲:“你好像一點都不意外?”
昭平君:“就由著他們這麼誤會下去?”
“除了他們自己,無人在意。”太子示意他們喝點茶暖暖身子,“別看茶館酒肆聊的人多。出了茶館酒肆他們就會把此事拋之腦後。”
公孫敬聲:“我擔心不明真相的士大夫上書請戰。”
“我有分寸。”太子又示意他們嚐嚐點心。
昭平君見狀轉移話題,左右與他無關。
年後大朝,果然有人認為樓蘭欺人太甚。太子令其獻計獻策,其建議令大司馬領兵踏平樓蘭。
天子不在京師的大朝其實大司馬不必參加。但以防朝中老狐狸沆瀣一氣給太子下套,每次廷議他都會參加,比劉徹在京師的時候還勤快。
霍去病聞言頓時想罵人,一個彈丸之地算上平民不足兩萬人,也值得他親自領兵。霍去病正想出列反駁,抬頭看到太子的神色又退回去。
太子冷笑:“小小樓蘭也值得大司馬親自領兵?”
很會揣度上意的官員出列附和,“殺雞焉用牛刀。”緊接著舉薦天子長婿,衛長公主夫君趙破奴。趙破奴今日也在,畢竟年後第一次大朝,身為自家人總要給足太子麵子。
趙破奴聞言也想罵人,大司馬是宰牛刀,他就是殺雞刀?他乃從驃侯,最次也是殺豬刀。
太子也沒推脫此事牽扯甚廣,得由陛下親自定奪。太子直言樓蘭可戰兵力不足五千,無需大司馬,也無需趙破奴,依他之見,上書請戰的大夫就可以領兵。
高門殿落針可聞。
有人想反對,可又怕得罪人,因此猶豫不決。霍去病、趙破奴等人了解太子,認為他不至於這麼糊塗,一定還有後招。後招就是太子給其一萬人,令其出兵樓蘭。隨後太子問他一萬人夠不夠。
那位上書的大夫這才反應過來,慌忙解釋他沒帶過兵。太子問他可曾學過“君子六藝”。有資格參加大朝的人幾乎都學過。建章學堂的孤兒也均有涉獵。隻是學藝不
精罷了。
太子又言,既然他會騎射,又飽讀詩書,那他就可以領兵。大將軍、公孫敖獨自領兵前也沒上過戰場。樓蘭並非匈奴,無需深入草原,不必擔心迷路,出玉門關一直往西便可直達樓蘭城。
那人根本不敢殺人,試探地詢問,滋事重大,是不是先請示天子。太子解釋,父皇年後東巡,他不知道父皇此時在何處,等到父皇回複最快也得二月中。屆時籌備糧草,調動兵馬,又得耽擱一兩個月。緊接著話鋒一轉,可以先籌集糧草,等到月底或二月收到陛下回複就直接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