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卿大夫不約而同地抬頭看天家父子。
劉徹厭惡蠢貨,令太子替他接見樓蘭使者。
下朝後太子令典客少府等人隨他去隔壁太子宮。太子吩咐典客,明日在高門殿接見樓蘭使者,少府一同參加,做好接收禮物的準備,又吩咐屬官,今日便令人打掃布置高門殿。
典客以前認為對外應當謙包容。然而大漢不欺辱鄰國的結果就是周邊小國蹬鼻子上臉。樓蘭強要大漢商人貨物之初,典客可以安慰自己,西域小國,茹毛飲血,不懂禮數。他月月去一封信催促樓蘭破案,哪怕樓蘭弄幾個替死鬼他也認。然而樓蘭連回都懶得回他。
泥人尚且有三分氣。更遑論他乃九卿之一。
典客不讚同“掃榻相迎”。
太子笑眯眯看著他:“我是太子你是太子?”
典客心中一凜,慌忙低頭應“諾”。
太子確實是仁厚之君,不像陛下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可他寧願犯到陛下手裏,也不想得罪太子。惹怒陛下的結果是被砍頭。就算腰斬也能死個痛快。惹怒太子的結果就是樓蘭,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好,還會淪為天下的笑柄。
太子又吩咐典客明日用多年以前在高門殿為烏孫使者和暨陽公主踐行那日的餐單。
那日為了彰顯大漢對暨陽公主的重視,山珍海味,鮑參翅肚,冷盤熱湯,燉菜炒菜,茶果點心,足足有九十九份。最初烏孫使者見茶杯小小的,隻有一口茶,點心不夠塞牙縫的,笑容牽強,好像後悔向大漢求娶宗室女。隨著他們吃個半飽還在吃炒菜,燉菜蒸菜湯水還沒上,烏孫使者驚呆了。
後半程烏孫來使一行一心二用,一邊吃一邊猜還有多少道菜。最後一份湯上來,太子為其解惑,九十九道寓意大漢同烏孫長長久久。
這頓踐行飯把烏孫人吃服了,也把大漢公卿大夫們吃服了。
如今瓜果豐收時節,準備這麼多飯菜比上次容易,可典客認為樓蘭不配。但他不敢質疑太子的決定。典客從太子宮出來就去膳房,令膳房準備明日用的食材。
翌日九卿之上隻有大司馬和禦史大夫到場。不過九卿悉數皆在。太子見著樓蘭使者仿佛見到親家烏孫使者。飯前樓蘭使者表示願意同大漢交好。樓蘭經常背信棄義,不信太子口頭承諾。樓蘭也不相信文字契約。樓蘭要求娶大漢公主。
太子滿口應下,典客氣得差點跳起來。太子話鋒一轉,但得等幾年。大漢宗室女不是年過三十有兒有女就是未滿十歲。大漢女子十三歲方可議親。
如果直接反對樓蘭使者有話可說。可老的老小的小,樓蘭使者不能強求,也不敢接“是漢女就行”。大漢獄中不止男子。陰暗的樓蘭使者認為漢廷敢封罪犯為大漢公主。
樓蘭使者舉杯恭維太子,他乃是仁厚的君子,定不會叫樓蘭失望。太子笑著飲下這杯酒,解釋大漢有個詞叫“一言九鼎”。隨即又表示人無信而不立。
典客急得滿頭汗,隔著禦史大夫給坐在他這
排首位的大司馬使眼色。大司馬微微搖頭(),示意他稍安勿躁。
樓蘭使者看出典客對他們頗有微詞?()『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怕典客壞事,同太子聊美食珍饈,讓典客插不上話。其實多是樓蘭使者一行問,太子解惑。蓋因他們除了牛羊肉,連魚都很少吃。哪懂油炸河蝦的酥脆,紅燒蹄髈的香軟,燕窩的細膩爽滑,山珍的鮮美。
飯畢,太子解釋共有九十九道菜,希望大漢和樓蘭長長久久。樓蘭使者認為不虛此行。沒過幾日就拉著從大漢采購的貨物返回樓蘭。
那日太子攜大司馬、禦史大夫以及九卿等人出城相送。樓蘭來使遠去,典客沒好氣地問太子是不是忘了樓蘭以前如何為難大漢商人。不待太子回答,典客就要辭官。
太子笑吟吟看著他:“四五十歲了,怎麼這麼大火氣?”
典客好險一口氣沒上來暈過去。
霍去病這幾日算看明白了,問典客太子答應樓蘭什麼了。
典客被問住,緊接著點出接見樓蘭使者那日太子所承諾的事。說完他一臉不忿地看著太子,也不怕太子秋後算賬。太子麵色不變:“我確實說過過幾年。三五年是幾年,八br九年又何嚐不是幾年?”
“八br九年又能怎樣?”典客不懂。
少府懂了:“八年後誰還記得大漢往西的路上有個商城叫樓蘭。”
心裏有氣腦袋發蒙的典客依然沒聽懂:“所以?”
少府不禁搖頭:“殿下可沒答應樓蘭停止修海納城。”見他依然迷糊,“我同你交好,跟我家修不修房有什麼關係?”
典客恍然大悟,轉向太子,一臉的不可思議:“這,這,那您還收樓蘭的禮物?”
太子一臉無辜:“他們雙手奉上,哪有不收的道理?再說了,我要不收,這些人回去隻有死路一條。”
大司馬頷首:“於情於理都得收。”
典客張口結舌,想說什麼又不知從何說起。
太子轉身上馬車:“都散了吧。”
典客一把拉住少府:“所以樓蘭白來一趟?”
少府:“哪能這麼說。殿下不是答應同樓蘭交好?長長久久的意思以後不會主動出兵樓蘭。”
典客張張口:“可可是樓蘭不同我們和談,我們也不會出兵啊。”
少府點頭。
“那那,還不是白來一趟?”
少府:“樓蘭又不知道我們要的不是樓蘭城。說實話,若非玉門關和陽關直麵匈奴,來往商隊得檢查,守關將士太少會被匈奴闖入關中,我們沒必要修海納城。”
“匈奴不敢去海納城燒殺搶掠?”典客下意識問。
少府仰頭看著太陽:“至少光天化日之下不敢。傷了西域諸國商人,匈奴就等著滅族吧。”停頓一下,“三更半夜提心吊膽翻進內城,他們也不敢輕易揮刀殺人。”
典客仔細想想不禁點頭:“有幾個同僚前幾日還疑惑為何在關外修城。”
“關中修城西域商人不甚敢來,擔心進來出不去,大漢
() 跟樓蘭官吏一樣。雖說海納城也有駐軍,但去鄰居家中和在鄰居門外還是不一樣。其次可以取締樓蘭。還可以趁機占地方。海納城起,往西往東往北百裏無人敢窺覬,四周又皆是各國商人,玉門關和陽關也多了一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