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3 章 無責任番外十七(1 / 3)

公孫和陳家家奴查到的罪證牽扯到幾名朝廷官吏。其中兩位有幸隨天子出巡。昭平君格外留意那兩人。他一見兩人神色不好,像一夜未眠,昭平君很是興奮地跟公孫敬聲分享——成了!

公孫敬聲:“先別得意。”

“怎麼了?”昭平君斂起笑容。

公孫敬聲朝門外看一下。昭平君令心腹出去守著。公孫敬聲身體前傾壓低聲音:“我們借太子的手做掉同僚,太子現在不知以後也能猜到,陛下叫我倆補缺的時候。”

昭平君點頭:“我想到了。回去我就坦白。太子跟陛下不同,陛下厭惡某人,其政敵趁機誣陷,即使陛下心中存疑也不會令人查證。我們證據確鑿,不存在一絲誣陷,太子頂多言語敲打我一頓。”

公孫敬聲坐直:“他以後很難再信你。”

“信任從來都是有條件的。”昭平君不擔心,“我們兩家離這麼近,又一起做生意,也不是你說什麼我都信。”

公孫敬聲很是意外:“昭平君,你——”

“閉嘴!”昭平君不想聽到“刮目相看”之類的話,“我惹事生非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公孫敬聲把嘴邊的話咽回去:“其實我也不怕太子不信任我。他對我深信不疑就有可能對別人言聽計從。如今我們用這種法子擠掉同僚,以後別人也可以用這種法子幹掉我們。”

昭平君:“我們的證據是真的,別人的證據可能是假的。”

公孫敬聲點頭:“真是那樣我們太得不償失了。此次同僚下去不等於我們一定能上去,這樣做的受益者其實是天家和百姓。”

“以後少做,亦或者不做吧。”昭平君想到什麼:“錯了。我是禦史,得繼續。”

公孫敬聲跟他在一塊久了,瞬間明白他言外之意:“現在有心栽花花不開,以後無心插柳柳成蔭?”

昭平君正是此意:“費盡心機的結果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求回報有可能青雲直上。”

公孫敬聲不禁感慨:“多麼簡單的道理。我們竟然今日才懂。”

昭平君點頭:“以後不能得過且過。”轉向他,“你說我認真辦差,成為清正廉潔的禦史,有機會官至三公嗎?”

“禦史大夫?”公孫敬聲算算:“回去再幹幾件實事,幫朝廷清除蠹蟲,充盈國庫,讓太子看見你一心為國,過兩年有可能令你為禦史丞。五十歲有機會出任禦史大夫。”

昭平君思索片刻:“五十歲聽起來年邁,跟你父親六十歲出任丞相比起來算年輕了。”

“張湯以前為陛下幹了多少事,出任禦史大夫的時候好像也有五十歲了。”

昭平君不敢跟張湯比。聽聞這話,他又覺著官至九卿陳家祖墳上得冒青煙。人不能貪得無厭,先官至九卿吧。

公孫敬聲見他傻笑,無奈地搖搖頭,轉移話題:“太子也真放心。”

“什麼放心?”沒頭沒尾昭平君聽糊塗了。

公孫敬聲:“陛下三月出

京,計劃九月回京,不出意外十月初到京師。整整七個月,孩子早產七個月就能成活了。他竟然什麼都沒交代。”

昭平君想想他和公孫敬聲這幾年幹的事,雖然沒同太子提過,他們認為幫太子也是幫自己——同氣連枝。可太子居然從來沒叫他們盯著陛下。

“有大將軍和大司馬吧。”昭平君說著一頓,如夢初醒:“那我們這幾年瞎忙什麼?”

公孫敬聲搖頭:“不算瞎忙。至少給少府省不少錢。不然陛下每出去一次帶回去三五位,一人一年用一百貫錢,這麼多年下來,那麼多人,夠打一次樓蘭了。”

昭平君動動腦子:“不止。沒腦子仗著有幾分姿色的在陛下跟前胡說八道,還得太子費心解釋。可惜後妃不能動手。”

公孫敬聲下意識朝外看,確定門外隻有他二人心腹,他鬆了一口氣,稟性難移啊。三句話沒說完就想直接殺人。隆慮公主的擔憂果然不是杞人憂天。

“看你嚇的。”太後外孫、天子外甥的底氣跟皇後外甥不一樣。昭平君渾不在意:“斬殺妖妃人人有責。”

公孫敬聲瞪他:“少說兩句吧。聽說這個時節有櫻桃,出去看看?”

“陛下現在何處?”

公孫敬聲:“不是剛剛說我們瞎忙?”

“我有種不好的預感。像是擔心那兩位狗急了跳牆。”

公孫敬聲看過他們兩家奴仆查的罪證,就算有可能牽扯到同僚,也可以拿錢贖罪。性命無憂犯不著在天子麵前犯渾。以天子的手段有可能誅全族。

公孫敬聲懷疑昭平君首次幹這種事心虛:“先過去看看,倘若陛下無需我們伺候,我們就上街。”

劉徹一見著他倆就煩的擺手,令他們出去,不要打擾他同大將軍下棋。

看似兩人對弈,其實劉徹不希望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又沒心思幹別的,就和衛青慢慢悠悠下棋,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等天黑。

“陛下不想看到他們還叫他倆隨駕?”

劉徹:“隻長歲數不長腦子。就說這幾日從京師傳來的消息,要是在長安又得有人找他倆求情。”

“陛下擔心太子心軟?”

劉徹搖頭:“朕不想據兒心煩。朝中那麼多事,還要給朕和皇後的姊妹教孩子。”說到“孩子”二字,嗤一聲,“四十歲的孩子。”

“也有可能求到伉和不疑跟前?”

劉徹不假思索:“不可能!誰不知道大將軍鐵麵無私。倒是有可能找上公孫賀。朕希望他不要犯渾。”

衛青落子:“不會的。據兒煩他。多年未變。公孫賀敢仗著他是丞相或長輩勸太子適可而止,太子正好趁機拿下他。”

京中很多官吏沾親帶故。當真可以拔出蘿卜帶出泥。留守京師的官員很怕太子查到他們就請公孫賀出麵勸勸太子“水至清則無魚”。

劉徹提醒過太子“水至清則無魚”。這幾年就算太子聽到誰誰可能貪汙也沒有叫身邊人查。一來有些貪官劉徹可能另有他用。二來貪

官查不完,與其查利用職權貪點小錢的,不如令廷尉攻大案命案。再說了,貪的錢跑不了,得空再收拾也不遲。

如今機會不就來了嗎。

公孫賀貪汙多年一朝全還回去,太子依然沒給過他好臉色,他哪敢往太子跟前湊。萬一太子秋後算賬,陛下不在京師,太子真敢讓他同張湯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