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老爺和夫人才收斂起笑容。恰時,早已扒在屋裏窗台下的劉三姐早己迫不及待的走出來,顯得嫩臉粉紅,羞答答的像個嬌人兒一樣,她朝香香和兩位伴隨而來的媒婆恭敬的鞠禮後,回頭對著老爺和夫人坦言道:“爹娘,女兒對大牛哥心意已久。隻是未經說媒,故而不敢向爹娘明言。”
眾人一聽,更是歡欣鼓舞。紛紛對劉家這位貌美溫柔的三姑娘投上熱烈的掌聲。
香香如今說了一門親事。而且是替江村的大牛哥說的親事。更是喜形於色,一副優哉優哉的打著扇子,興奮的扭著屁股,哼著歌兒返回了江村。然而在半路上,顯得急著不安的張大哥和村裏小夥子們,左探右望,直到發現三個媒婆是空手而回。那些提親的禮品全部送出去了,證明親事說成了。頓時歡呼大叫的跑上前來,把香香抬起來,一起大聲嚷嚷高歌齊唱的返回。那些猴急的人,早就一灰溜的跑回村裏,告訴到聚集在河邊的三姑六婆們。在眾人收到了親事說成之後,開始返回村裏。按照江村傳統,一旦親事說成,就開鍋燒水,殺雞殺鴨,熱鬧的慶祝一翻。
香香在替張大哥說媒後,改日選個吉日良辰,又帶著重禮前去定聘。定聘時必須用一種大帖,帖之外又有聘書,俗稱婚書。聘書一般都由男家備辦。定聘之前一切禮金都已定列成禮單。男家隻納禮金的一小半,俗稱上半禮。定聘時也可以以金戒指為定聘禮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兩家皆設宴席,宴請親朋好友。
由於夏季農忙開始來臨,村裏人和張家人也迫切希望盡早把媳婦娶回家來,幫助幹活。所以再差遣香香前去送大禮。
迎娶的當日,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做為媒婆的香香盛衣容裝先行開導,接著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盒隊,浩浩蕩蕩、魚貫而至。花轎一到,女家奏樂鳴炮相迎。迎親的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後,花轎落地,新郎叩拜嶽父嶽母大人。並在媒婆香香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們行過禮後,伴娘就挽著新娘上花轎了。
高陽村的送親隊伍非常龐大,而江村的孩子前來接親的人數也不少。大隊人群歡歡喜喜的擁簇花轎裏的新娘。在進入喜堂之前,都要走紅氈、跨馬鞍、撒穀豆、射三箭等一係列祈吉驅邪的儀式,在媒人引導下、伴娘攙扶下的新娘總算姍姍來到喜堂,接下來才舉行夫妻結合的大禮——“拜堂”。
高堂上的兩張太師椅上,分別坐著笑逐顏的坐著大爺和大娘。吉時一到,燃香點燭,奏樂鳴炮,樂止,司儀喝令,新郎、新娘分男左女右站定。司儀宣唱道:香煙縹緲,燈燭輝煌。新郎新娘,雙雙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隨後眾人欣欣歡喜,滿麵紅光,各自入座酒宴,準備享受豐盛的宴席。
當天傍晚,香香更換上新衣豔服,薄粉飾臉,顯得纖條腰肢,玉顏生輝,光彩耀人的攜帶著村裏的小姑娘們,一起在新郎新娘和眾村民來賓的圍觀之下,隨著樂師們的吹拉彈唱,一起載歌載舞,快活飛舞。
村民們團團圍觀著這位江村淑女,年輕的公子少爺們貪婪得專注的盯著香香的輕歌漫舞。如今的香香已經不是毛頭小丫頭,而是落得個亭亭立立,迎風飄逸的嫩枝綠柳,活脫脫的一位豔美動人的淑女。瞧她五官秀美,容顏嬌豔,玉骨珊珊,清純秀雅,芳香撲鼻。瞅她天真爛漫的一笑一顰,一晃一搖,嫋娜多姿,別具風情。眾人沉醉的傾聽香香朱唇開啟,悅耳舒暢的輕唱道:
江南綠柳湖邊垂,迎風飄逸多自在。
山鶯飛過駐枝頭,瞅瞅語語喜洋洋。
小河流水碧波底,嘩嘩淌淌往東去。
鄰家阿女來汲水,阿哥騎牛探頭望。
兩兩相視脈脈笑,不言不語情已定。
啊!風聲起,白雲飄。銅鼓響,琴笛奏。
啊!新人笑,眾人歡。把酒飲,歌舞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