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櫟樹島在17世紀時原是海盜出沒之地。例如著名的海盜威廉·基德,他以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海盜之一而著稱。有關他的藏寶的若幹小說中,有一本是著名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的《金臭蟲》。
威廉·基德於1645年生於英國格克諾克,他年輕時便在海上航行,1689年後成為英國合法的“劫掠船冶船長和紐約州的船主。在大英殖民地紐約州和馬薩諸塞州之間,他多次受命驅逐私掠船,並以機智和勇猛聞名於世。1695年,英國國王委派他前往紅海和印度洋搜捕騷擾東印度公司船隻的私掠船,他逮住了當時聲名狼藉的韋克、艾爾蘭等海盜。1696年2月27日,基德駕駛一艘輕型三桅戰艦“冒險號冶在海盜頻繁出沒的東非海岸遊弋了數月,海盜聞風而逃,基德毫無所獲,光榮凱旋的夢想破滅了。基德變得暴戾恣睢,逐漸喪失了道德觀,與醉心冒險的船員們轉而進行劫掠活動。
1697年9月,基德強行搶走摩爾人的貨船,開始走向海盜生活的深淵。
11月,他又搶走了“拉梅坦號冶船上的珍寶,並霸占了一艘載有價值400萬英鎊珠寶的“梅爾尚號冶大船。在1698年10月,他駕駛“梅爾尚號冶返回美洲,在大西洋一個小島安提瓜停留時,船員們都上岸尋歡作樂去了,基德悄悄地來到附近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將所有的財寶都埋進了一個很深的洞穴,然後又把洞口封得嚴嚴實實,清除了一切痕跡。
基德這時已經50多歲了。當得悉自己已被海洋法庭指控為海盜、犯有“武裝越貨冶罪、按罪當判死刑時,他決心結束海盜生涯。他幻想以交出一筆巨款的方式而免受懲罰。他潛逃美國,同一位富孀結了婚,定居紐約,成為當地頗為富有的一位社會名人。可是好景不長,他被人揭發後遭逮捕並押送回英國受審。兩年後的一天,基德被倫敦奧德貝萊法庭以殺人罪和5次劫掠罪判處絞刑。盡管基德三番五次地提出抗議,甚至開出這樣的價碼——“我知道在什麼地方有一筆巨額財寶。給我一條生路,我就講出藏財寶的地方冶,但這一切都已經無濟於事了。在眾目睽睽之下,掛著“海盜基德冶牌子的基德在倫敦中心廣場中央的刑台受刑。隨著執行官的一擺手,絞索勒緊了他的脖子,他被處死了。
雖然基德死了,但是由於他在審判過程中不斷提起藏有巨額財寶,因而有關他藏寶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了眾多尋寶活動,300多年來始終沒有中斷過,然而卻沒有成功者。於是,基德究竟有多少財寶,藏在何處,藏有幾處,這些隻有他本人知曉的秘密使世人眾說紛紜,人們稱之為“神秘的基德之寶冶。1795年10月,當那個叫丹尼爾·麥克金尼斯的少年到該島探險時,他發現有一棵古櫟樹被鋸掉了部分樹枝並有吊滑車繩索纏過的痕跡,樹下方有一個類似礦井的洞穴,他判斷下麵可能埋有海盜寶藏。於是,他叫來兩個夥伴挖掘洞穴,發現這裏有一個深約30米的古井,每隔3米便有一堆腐爛的樹段,挖掘最終還是中斷了。
1803年,西蒙·林德斯率領包括3個男孩在內的工人繼續深挖,在27米深處發現一塊刻有神秘符號的石塊,意思被譯出來是:“在此下麵12米深處埋藏了2000萬英鎊。冶後來,因古井中積滿18米深的井水,挖掘被迫中斷。1850年,又一批探寶者發現距古井152米遠的東西海灘退潮時不斷冒出水泡。他們在冒水泡處發現了一套複雜的引水係統通向古井,推測古井隻是海盜騙人的藏寶地,真正的藏寶處可能就在通向古井而接近地麵的側井裏,可能隻有10米深,以便於海盜尋寶。1897年,人們又在距地麵47米深處挖出一卷羊皮紙,上麵有用鵝毛筆寫的兩封信。他們斷定,這可能是17世紀常出沒此地的基德在此埋有一筆上億美元的財富,同時也擺下了迷魂陣。
在19世紀對櫟樹島的若幹發現令尋寶者躍躍欲試。可是,盡管花了無數的錢財並搭上了6條性命,島上的財寶卻仿佛仍在與人們捉迷藏,至今未露麵,但尋寶者仍舊一茬接一茬。
人們現在認為,基德的財寶可能並不在櫟樹島上,而是在附近的其他小島上。因此,搜尋基德藏寶的活動繼續高漲。櫟樹島四周均可看見挖寶的景象:巨型的空氣壓縮機、碩大的水泵頭、五花八門的機器以及盤繞在地上的鋁線……“骨架島冶是位於遠東的一座孤島,也有人說它是基德藏寶處,而其島本身也頗具傳奇色彩。據傳,基德在17世紀末從印度君主奧蘭格茲伯親王那裏搶了價值3億法郎的財寶。他把財寶運到東經125毅附近的一個小孤島上。在助手的協助下,他幹掉了所有幫他運寶藏寶的人,後來他對助手也下了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