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擔心不等於孩子的事實
青春期孩子性意識開始發展了,開始關注異性了,總覺得身邊有很多異性在關注自己,有假想的觀眾。所以他們開始注意自己的外形了,如發型、著裝、身材等。麵對孩子的這些變化,媽媽們不禁開始擔心了:我的女兒/兒子是不是早戀了?其實,這隻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成長特點,他的關注異性、關注外形,並非意味著他們正滑向早戀的“歧路”。
穎穎和媽媽的煩惱
又到了星期六,今天的話題說到了青春期最敏感的問題——早戀。
話題是從說到考大學是誰的需要引起的,張軼媽媽和艾琳都想了半天,明白自己把曾經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給了孩子,所以才會對孩子的學習更加緊張。
而穎穎媽媽心裏卻嘀咕了:“我也沒有要求她為了我考大學呀,可是,她現在卻開始‘早戀’,不好好學習,這不是影響她自己的人生前途嗎?”
見穎穎媽媽陷入沉思,昕怡問道:“您在想什麼?”
穎穎媽媽見昕怡問,隻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我從來沒有想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女兒,但是,女兒現在卻‘早戀’,我特別煩惱。”
穎穎立刻不滿:“媽,誰早戀了?您別瞎說。”同時臉憋得通紅。
穎穎媽媽無奈地說:“明明你每天都花很長時間梳妝打扮,上下學還和男孩子一起有說有笑的……”
穎穎怒了:“這怎麼就是‘早戀’呢?您真是莫名其妙!”
原來,穎穎遺傳了媽媽的美貌,加上又喜歡關注自己的外表,每天花在梳妝打扮的時間在媽媽眼裏顯得特別多,同時媽媽也注意到,穎穎有時和男孩子一起說說笑笑地騎車上下學。媽媽心裏不由得犯嘀咕:女兒是不是“早戀”了?
媽媽的神經繃得很緊,每次女兒回來她都要盤問半天,那個男同學是誰呀?他家幹什麼的?他學習好不好?你們在一起是不是戀愛了?
每次當媽媽這樣問時,穎穎就很煩,覺得媽媽提前進入更年期了。
其實,媽媽的緊張固然有些過分,但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一個現象:女兒長大了,開始吸引異性了。作為家長不得不注意,以防孩子出現行為偏差。
那麼怎麼避免孩子出現行為偏差呢?穎穎媽媽心裏沒底兒。她不知道女兒其實現在就是處在這樣的矛盾狀態中,一方麵喜歡男同學和自己靠近,彼此了解和喜歡,另一方麵又不想因為男女同學走得太近而影響學業,不知道找誰去商量,不知道這個擔憂怎麼解決。
所以,每當媽媽這樣問這問那的時候,穎穎挺煩的,煩的不是別的,正是媽媽的自以為是,媽媽這樣的做法會讓穎穎覺得更加孤獨,感覺無人可商量。
真的如穎穎媽媽說的,穎穎在“早戀”嗎?昕怡在心裏思索著。
青春期孩子,隨著生理特征的發育,性心理也逐漸成熟,基於自己身體的特征:男孩喉結發育,變聲,夢遺;女孩乳房發育,臀部變寬,月經初潮。他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角色了。
青春期孩子性意識開始發展了,開始出現性好奇和接近異性的欲望,開始關注異性了,總覺得身邊有很多異性在關注自己,有假想的觀眾。所以,為了得到同齡人的認可,他們開始注意自己的外形了,男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發型,女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容貌和穿著。男孩、女孩彼此好奇,既想接近了解對方為什麼和自己不一樣,又懼於環境和輿論的限製,不得不壓抑這種朦朧的好奇心和欲望。這樣的矛盾心理,往往使他們處於莫名的煩躁與不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