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名不顯時心不朽 010 院試(1 / 2)

院試是童生試的最後一場考試,如果能過關就可以取得秀才功名,錄取者送入府、縣學宮,稱“入學”,受教官的月課與考校。由一省學政主持。院試考兩場,考試內容與府試,縣試考大致相同,評卷人大多由幾百裏外書院山長或幕友當任,第一場錄取的人數,為當取秀才名額的一倍,畫圓圈標注,隻寫坐號,不寫姓名。

考完第二場後,拆彌封,寫姓名,錄取者即為“秀才”。一省學政由翰林院舉薦,皇帝親派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官銜為欽命提督某省學政,,身份等同欽差,與巡撫平行。

坐在院試考場裏,劉言有些發呆,那日去豫章書院山長車泰與劉廣仁先敘了下同窗之誼,回味了一下當年的科考歲月,兩人才漸漸進入正題。

劉廣仁提出讓車泰收劉言為學生,車泰隨後考校了幾個問題,覺得還不錯,誇獎了幾句便再沒說什麼,隻是答應讓其先來書院學習。劉廣仁也不強求。回家後便勒令劉言在家好好學習,爭取院試通過,考個秀才功名回來。

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坎。成為秀才便是有功名在身,在地方上會受到一定的尊重,還有一些其他特權,比如免除差徭,見官不跪,不可以對其隨意用刑,如果遇到緊急事物,可直接稟見上官等等。

不久,縣裏送來了府試榜單,今年的府試比往年的通過人數要少,而劉言和嚴嵩兩人榜上有名,卻沒有看到楊昭的名字。

通過府試後劉言的日子有些悠閑,每日上午去城外的小山上跑跑步,回來就可以吃到小之做的早餐,然後回到書房做篇八股,之後看看各個名家的著述,午後小睡一下,楊昭和劉材經常過來找他,嚴嵩也偶爾會過來。

嚴嵩和歐陽淑端就快要成親了,日子定在院試後,這是嚴嵩有次來找劉言出門的時候說的,劉言想了想距離院試也沒剩下多少時日了,這麼快結婚是不是太倉促了一些。便問出了口,嚴嵩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成親需要的東西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了,隻是淑端家裏需要些日子準備。”

看著眼前有些不好意思的嚴嵩,劉言實在無法想象麵前的這個人還是那個在嘉靖一朝的大佬嗎?

這時學政大人進場,宣布弘治十八年的江西院試開始,劉言集中精神不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就看到差役在分發試卷。

上文說過,院試過關者都送入府州縣學,取前二十名生員為廩生,朝廷會給廩生每月發六鬥皇糧,這是廩生才有的資格。而其他人在縣學隻有普通的生員資格罷了。也就是隻有資格參加鄉試。

劉言對廩生資格卻沒有什麼想法,隻要能過去院試他就謝天謝地了,當初羅先生進京之前,給他留下了現在住的房子,劉廣仁也時常給他送些銀兩。所以他對能不能成為廩生並不在意。

第一場也是正試,學政大宗師選擇的試題是兩篇八股文一篇試帖詩。劉言經過縣試,府試也有了一些經驗,再加上府試後在家差不多每日都要做一篇八股,所以心裏也有些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