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傳臚對於讀書人來講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當時,人們把中進士比作鯉魚跳龍門。一旦金榜題名,便身價百倍,高官厚祿接踵而來。
殿試又稱禦試、廷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殿內舉行,隻有取得貢士資格才能進宮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獲得前十名的考卷,皇帝還要親自過目,考中的被賜予進士。
列第一甲第一名者稱為“狀元”,列第一甲第二名叫“榜眼”,列第一甲第三名的是“探花”。
殿試兩天後,皇帝召見新考中的進士。考取的進士身著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恭立於皇宮門前聽後傳喚。
然後與王公大臣一起進太和殿分列左右,肅立恭聽宣讀考取進士的姓名、名次。這就是金殿傳臚,當然僅限一甲,如果凡是中進士的都進去,可能會把太和殿擠爆掉。
劉言、嚴嵩、胡德、吳山和毛伯溫今科皇榜都被取中,成為了新科貢士,剩下的就隻有殿試了。
殿試也不必太擔心,一般隻要通過會試在殿試上不要犯了忌諱就都會通過,殿試與院試差不多。都是為新進士重新排定名次。
通常一甲三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二甲進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職。
今科的會試讓劉言看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不久之前劉言所抄襲的那首臨江仙的原作者楊慎。
楊慎參加了今科的會試卻沒有得中,會試過後不久有傳聞說是今科會元應試楊慎,隻不過貢院失火楊慎的卷子被燒了,找不到卷子被主考官判為落第。
也有人說是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得罪了劉瑾,是劉瑾在背後使陰招,才讓楊慎落第的。相比而言劉言更相信第二種謠言。
因為劉瑾是朱厚照身邊的伺候太監,而楊廷和卻是朱厚照還身為東宮太子時的講師,朱厚照對楊廷和很是敬重,這讓劉瑾看著楊廷和很是不爽。
現在的劉瑾正是如日中天之時,對楊廷和下手乃是必然之舉,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就是劉瑾的第一步,就看那朱厚照是向著劉瑾多一點,還是向著楊廷和多一點。
不過今科會試主考是李東陽大學士,此事正在尋找機會搬到劉瑾,對一些重要人物肯定會出力保護。按照楊慎的才學,李東陽愛其才,等到劉瑾下台後再讓楊慎出來做官正是合適。
這些都是隨著今科會試第二名戴大賓站在宮門外等候的劉言無聊時所想,他卻是不知道,他的這些想法已經很接近事實的真相了,楊慎在劉瑾倒台後的第二年便中了狀元。要知道楊慎可是李東陽的得意門生。
不管劉言如何想,皇宮裏的太和殿文武大臣正各自站好等待皇帝朱厚照的到來,這次是朱厚照登基以來第一次出席殿試,當然要莊重一點。
換上朝服的朱厚照來到太和殿中央就坐後命大學士李東陽,禮部尚書傅瀚主持正德二年的殿試。
禮部尚書傅瀚出列受命,手裏接過聖旨,展開宣讀道:“奉上諭:正德二年,殿試,現在開始,請各考生進宮入殿,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