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禦史風聞奏事到了通政司,內閣票擬要徹查此案,劉瑾也矯詔將奏章下發鎮撫司與大理寺。
大理寺卿見到這案子就稱病在家,輾轉落到了羅僑明的手裏,拿到這個奏疏的羅僑明卻以為這是搬到劉瑾一幹閹人的第一步,便上心來。
可是這事兒卻不容易辦啊,不禁牽扯東廠與六部,而且還通了天了。實在沒招隻好把自己的得意學生給找來想想辦法。
劉言對這件案子的看法是羅僑明還不如像大理寺卿一樣稱病好了,眼不見心不煩,在現在朝堂的時局下,這事誰粘上誰死,東廠提督太監可是劉瑾的人。
想要動他那是難上加難,可是這是自己老師所托又不能不管,劉言是真犯了難。
借口把奏疏拿回家細細琢磨一下,羅僑明自是無不可。回到家裏,自己躲在書房裏也是毫無頭緒。
其實此案隻要去那個周姓皇親家裏查問一番就可以知曉,現在的情形是如果幫著文官這邊這兩年勢必不會有好日子過,依照劉瑾的個性得罪的狠了,殺你都有可能。而要是將這件案子維持東廠原判,雖然說這兩年好過些,但以後的日子可苦了。暗歎一口氣,好好的一件民事糾紛案卻整成了這個樣子,這大明朝的文官還真他媽尿性。
自己實在沒什麼好的主意,到了晚上把吳山幾人都請到了書房,對他們說了這件事,果不出所料,除了胡德不說話外,其他人都選擇站在文官隊伍裏麵。
在他們看來至少邪不勝正,暫時的黑暗終將會迎來黎明。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劉言也沒什麼好猶豫的了,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道。反正自己也沒想做什麼有益大明的事情,能過關就過關,過不去就回江西老家當個富家翁也不錯。
決定好了那便去做,第二天便去了羅僑明的家裏,在羅僑明的書房裏坐了兩天一夜,分析案情,查看卷宗。收羅案件疑點等相關的事情。
終於在第三個晚上把自己所做的種種分析交給了羅僑明,對此羅僑明很是高興。
劉言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裏就衝進了自己的房間,洗了個澡就睡覺了。
三天後,大理寺的結案陳詞列於內閣的書案上,李東陽看著這份結案陳詞沉默無語。在通政司來人催促下才把這份奏章放了進去,放在了最下麵。
當劉瑾見到那份奏章時已經是兩天後的一個下午……
最後的結果是大理寺評事羅僑明被斥責了一番,不過對於這件案子本身來說卻是有了些更改。
府部大臣與給事中,禦史當堂審理此案,樂婦張氏與吳滿兒遂透露真情。都察院遂上奏,丁哲因為公務行刑致人死亡,應判處徒刑。王爵、陳玉、孔琦以及聶氏母女應判處杖刑。
東廠那邊對這個最後結果還是滿意的,可是六部卻是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