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棱棱”,男孩兒腳下的光陣突然溢出數道光束,炙熱的力量瞬間全部釋放出來,由下至上爆出了一道巨大的衝天光柱,“劈裏啪啦”地灼燒聲令人咋舌,男孩兒立即被淹沒在了這個不知名的光陣裏。整個空間也在被這道光芒吞噬……
“你這是什麼招法,為什麼能夠抵禦住我的‘幽冥手印’?”
“是我剛剛還沒有完成的半道符。”
“哦,看來你剛剛說的賜予我鮮血的話實現了,不過你怎麼會在這裏?”
“這個沒有必要告訴你。咱們兩個好像還沒有決出勝負,你的實力不是特別弱。”
在烏雲消失在天際的時候,月光依舊溫柔地撫摸著大地。長亭裏那個兩個人決鬥過的空間裏麵已經是一片廢墟,幾根亭柱被攔腰斬斷。地麵上細長的裂縫不知道爬向了哪裏,在它們的四周,碎屑混著微少的血跡翻出地麵,像是一條條刀疤,血腥殘忍。男人和男孩兒還都站在那裏,沒有倒下。不遠處幽深的暗處雜碎的腳步聲傳了過來,又有兩個男人向這裏走來了。男孩兒注意到了他們,“誰?!”
“小易,我早就告訴過讓咱們一起來把他解決掉,但是你總是這麼輕敵。”其中一個人向男人說道。一旁那個人眼神混濁,看著男孩兒。
男孩兒驚訝地幾乎叫了出來,“怎麼會是你,你怎麼會和他們在一起!!!”他不知道想了什麼,腿一跳,馬上向黑暗隱沒,像是逃走了。腰間不知道飄過了一個什麼白色的東西,落到了地麵的血跡上。
之後說話的那個男人對著和男孩剛過完招的人說道,“最新情報,三柳齋……”說著將那個白色的東西狠狠地踩在腳下。
……
……
書房之中燈火憧憧,我忽然問起了什麼是帝子之殤,父親和謝伯父看上去都很敬畏似的,更加加重了我的好奇心。為什麼會引來這麼可怕的鬼魅宗,然而在鬼魅宗的後麵又會是什麼呢?
“提起帝子之殤,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交代。遠在隋唐時期,甚至千年之前,就一直流傳著關於帝子之殤的傳說。那個傳說就是帝子之殤是天下帝王命脈,一切統治力量的源頭所在。每逢亂世便會在世間出現,太平之世會給世間帶去福音,之後會翩然消失。”
“據說當時唐太宗就是憑借這個帝子之殤,平定了天下,開啟了百年難得的貞觀之治。傳到後世更有貞觀遺風,開元盛世。但好像之後就遺失不見了。然而這個傳說越百年之後,到了晚唐時期,它竟然成為了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的最直接的禍亂之源。”
“亂世中的人誰不想成為主宰,滿是野心的人誰不想獲得力量。所以在梁太祖朱溫代唐而起之時,便瘋狂地尋找帝子之殤。之後殘唐五代,不盡狼煙。”父親說著百年前的這個在我看來神乎其神的傳說,難道帝國的統治者隻有憑借外物才能達到內心對社稷安穩的慰藉,難道隻有拿到這個都沒有看到過的帝子之殤,才會真正獲得主宰蒼生的力量嗎?他們其實最該做的便是重百姓(讀過很多史書的我是這麼想的)。
帝王,並不在於俯瞰眾生的高度,而是在於百姓心中銘刻的深度。
“五代十國,蒼生一切,都恨毒了那個帝子之殤。真正的戰爭,訴求的不隻是利益和渴望,都是為了得到那個隱沒在古老洪荒裏的帝子之殤。幾十年前,它終於出現在我們這裏,大閩國的土地上,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憑借這種神奇的力量,開創了閩國。”
“這也是自開元之世後,首次現身。但是好景不長,自從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稱帝之後,內亂頻繁。南唐立即趁此時機出兵,當時中主李璟也是覬覦帝子之殤,很短的時間便占領了閩國。隨後吳越錢氏又轉而攻唐,等到帝國代周興起,才結束了長期的割據局麵。在那之後幾十年來便沒有人再知道帝子之殤的下落了。”
父親停了一下,“最近提到它的就是李浩然所著的《李浩然論十二神兵》中的《物外》一篇中,說道,‘世間萬物均係於一念之間,百千虛妄終化作一瞬。’更寫到十六字總結‘江山淒涼,帝子之殤。千年一炬,乾坤徜徉。”眾人不勝唏噓。
刀刃劃過的是可以治愈的傷,但戰爭屠過的繁華終究隻是虛夢一場。
“可是怎麼帝子之殤會在我們家呢,這簡直就是笑話!”我被父親訴說過後巨大的疑問驚住了。多少代人,犧牲榮譽與夢想,費盡心機,前赴後繼,都想要得到的帝子之殤,竟然在我家,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個可以把人砸暈的大餡餅。既然是這樣傳奇的東西,鬼魅宗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