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初中篇 (1)(1 / 3)

哲學知識

一,填空題

1.在人性論上,與孟子的觀點不同,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提倡“性惡論”的是_________。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_____。

3.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

4.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道德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是_________。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一名言出自戰國時期_________。

6.《論衡》是思想家_________的著作。

7.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把秦國史書外的所有《詩》、《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除中央政府主管的以外)一律收繳燒毀,把460多個罵他的暴政的儒生全部活埋。史稱_________。

8.竹林七賢之一,吸收道家“道法自然”主張,提出封建等級製度應該與“自然”結合起來,做到“在上而不淩乎下,處卑而不犯乎貴”的是_________。

9.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要指的是黃宗羲、顧炎武和_________。

答案

1.答案:荀子。在人性論問題上,荀子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孟子的性善論則認為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二者相輔相成,對後世人性學說產生了重大影響。

2.答案:董仲舒。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裏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成為漢武帝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讓儒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自此,儒家思想成為思想意識形態的一極,獨霸中國兩千餘年,至今仍然在現實社會中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並及於法律等各個層麵。

3.答案:韓非。他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認為他是陰謀學家,因其著作一大部分關於陰謀。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

4.答案:儒家思想。先秦時,儒家學派隻是諸子百家思想之一,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自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麵存在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

5.答案: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為:不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6.答案:王充。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著有《論衡》一書。這一著作針對當時儒術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是評定當時言論價值的天平。目的在於“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7.答案:焚書坑儒。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為了加強思想控製,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毀書籍、坑殺術士、儒士。焚書坑儒手法殘忍、殘暴,它毀滅了古代許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難以彌補的損失,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發展。

8.答案:阮籍。三國時魏國的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他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持謹慎避禍的態度。他擅長詩歌、散文和辭賦,代表作品有:《通老論》、《達莊論》、《大人先生傳》等。

9.答案: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際的三大思想家,他們繼承了晚明進步的思想傳統,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專製主義,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係。王夫之批判理學的同時,提出了“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思想體係。

二,單選題

1.“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指()。

A.《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B.《大學》《中庸》《論語》《老子》

C.《論語》《孟子》《易經》《尚書》

D.《尚書》《春秋》《論語》《孟子》

2.“刻舟求劍”,諷刺了看問題片麵、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這則寓言故事的出處是()。

A.《莊子》

B.《列子》

C.《荀子》

D.《呂氏春秋》

3.我們經常看見老人們打“太極拳”鍛煉身體,“太極”一詞最早出自()。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周易?係辭上》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的提出者是()。

A.孫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5.“天理人欲”這一哲學思想最早出自()。

A.《孟子》

B.《道德經》

C.《老子》

D.《禮記》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

A.《論語》

B.《春秋》

C.《禮記》

D.《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