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答案:B。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人稱“詩聖”。他熱愛生活,嫉惡如仇,批評和揭露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自我犧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
28.答案:C。左思,字太衝,西晉文學家,臨淄人。他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決心依據事實和曆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三都賦》包括《吳都賦》、《魏都賦》、《蜀都賦》,曆時十年一時被傳為經典,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
29.答案:D。楊炯,弘衣華陰人,初唐四傑之一,擅長五律,代表作《盈川集》。他的邊塞詩雄渾剛健,與王勃、盧照鄰共同反對宮體詩風,主張“骨氣”、“剛健”的文風。該句出自他的《從軍行》,借用漢樂府古題,寫一個讀書士子投筆從戎的故事,抒發了自己希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壯誌豪情。
30.答案:B。五言詩,每句五個字,發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末年。建安時代,由於其詩歌體裁對古體詩、樂府詩都有所借鑒,因此,五言詩在這一時期占據了主要地位,以五言詩為主的文學因風骨遒勁而著稱,在文學史上被人稱為“建安風骨”。
31.答案:B。《楚辭》的《九歌》,是屈原根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具有楚國民間祭神巫歌的許多特色。
32.答案:C。《豳風?七月》是西周初期豳地的奴隸所作的詩歌,是我國最古老的農事詩。
33.答案:A。王之渙,字季陵,晉陽人,盛唐時期的詩人。他豪放不羈,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其豁達廣闊胸懷。
34.答案:B。陳子昂,字伯玉,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梓州射洪人。《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該句緬懷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時;期待來者,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35.答案:C。本篇通過屈原放逐後和漁父的對話,顯示出屈原愛國的崇高品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意為:大家都汙濁,隻有我一個人清廉;大家都沉醉,隻有我一個人清醒。把楚國的昏庸、腐朽概括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突出他的忠實、高潔。
36.答案:D。高適,唐代邊塞詩人,字達夫、仲武,他的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該句出自他的代表作《別董大》。借用“北風吹雁雪紛紛”描寫邊塞荒寒壯闊的環境。
37.答案:C。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範陽人,初唐四傑之一。他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這一句出自他的代表作《長安古意》,以鋪陳手法揭露現實生活,同時抒發個人感慨。
38.答案:A。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人。《琵琶行》作於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敘寫了“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的淪落命運,結合自己被貶遭際,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沉感慨。“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二句出自該詩。
39.答案:A。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晚號繭翁,明代戲曲作家,臨川人。《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是明代南曲的代表。主要講述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40.答案:D。唐詩作家中,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因為他的詩歌通俗易懂,深受日本民眾喜歡。其中《源氏物語》多引用其詩文,在日本人心中,白居易才是日本人心目中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41.答案:D。《不第後賦菊》是黃巢鼎盛時期的作品。當時正值他率領幾十萬起義軍圍困長安之時,詩興大發之際,創作了這首詩。他借詠菊花來形容其勢不可擋的義軍力量。“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便出自這首詩。
三,多選題
1.樂府詩在我國早期的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樂府雙璧”之稱的是()。
A.《木蘭詩》
B.《古豔歌》
C.《孔雀東南飛》
D.《古樂府》
2.辛棄疾在宋代詞壇上有著顯著的地位,對後世的影響也很深遠。下列詞人中屬於辛派詞人的是()。
A.陳亮
B.劉過
C.張先
D.周邦彥
E.劉克莊
3.司馬相如的代表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