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答案:C。洋務派和頑固派本質上都是要維護清朝的統治,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對待“外國事物”的態度上。洋務派主張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頑固派因循守舊,愚昧無知,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國事物。
24.答案:B。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25.答案:D。李鴻章,本名章桐,號少荃(泉),安徽合肥東鄉磨店人。中國清朝末期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淮軍創始人和統帥。鹹豐三年(1853年)初,李鴻章任安徽團練大臣。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成為鎮壓太平軍的地方主力之一。
26.答案:B。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東漢著名軍事家和外交家。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之職。受竇固賞識,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27.答案:B。漢明帝劉莊,是漢光武帝的太子。他做皇帝之後,很崇尚儒教的學術。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明帝聽說西域有佛,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他也曾派遣蔡愔、秦景、王遵等18人到印度去請佛。
28.答案:A。馬可?波羅,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遊記》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29.答案:C。軍機處,亦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中後期的中樞權力機關。雍正七年,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這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30.答案:A。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其畫作大都散佚,隻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此畫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
31.答案:C。西安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千年古都。從公元前12世紀起,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曆時逾越1200年,是13朝古都。享有“中華民族搖籃”之美譽。周武王滅商後建立西周,定都於鎬京,即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部。
32.答案:D。漢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因此而得名。唐朝時期,西北絲綢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國統治者的關注。新的商路支線被不斷開辟,絲綢貿易的頻繁程度也空前高漲,為唐朝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3.答案:C。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並統治中國全境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從疆域的廣闊度來說,隻有後來的清朝才能和元朝相提並論。其疆域空前廣闊:北到蒙古、西伯利亞,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雲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總麵積約1200萬平方千米。
34.答案:D。漢武帝劉徹,西漢時期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和文學家。他是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晚年,他頒發《輪台罪己詔》,實行“息兵重農”的政策,使社會逐步安定下來。
35.答案:A。西夏是指中國曆史上由黨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滅。
36.答案:B。辛酉政變又稱“北京政變”,是發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鹹豐帝死後,遺命八大臣輔佐年幼的載淳,將自己刻的兩枚禦印分別賜給兩宮太後,想以此保全其幼子的帝位。慈禧聯合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