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答案:C。走馬燈是中國古代一種頗有趣味的科技發明。其外形多為宮燈狀,內以剪紙粘一輪,將繪製好的圖案粘貼其上,然後,當人們通過某種方式讓燈轉動時,燈屏上即出現人馬追逐,物換星移的絕妙景象。宋代吳自牧的著作《夢粱錄》述及南宋京城臨安夜市時,已指出其中有買賣走馬燈的。
6.答案:C。三國時期吳國人陸璣所著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是一部專門針對《詩經》中提到的動植物進行注解的著作,因此有人稱它是“中國第一部有關動植物的專著”。全書共記載動植物175種。
7.答案:B。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用於航海始於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談》一書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這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早關於使用指南針的記載。
8.答案:C。《農桑輯要》是元朝初年大司農司編纂的綜合性農書,成書於1273年。全書7卷,6萬餘字,內容以北方農業為對象,農耕與蠶桑並重。記述了農桑起源,耕墾、播種、養蠶、瓜菜、果實、竹木、藥草、孳畜、禽魚等。在繼承前代農書的基礎上,對北方地區精耕細作和栽桑養蠶技術有所提高和發展,對經濟作物栽培技術也很重視。它是一本實用性較強的農書,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
宗教知識
一,填空題
1.東漢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張角創立太平道,帶領________進行起義。
2.樂山大佛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它位於________省境內。
答案
1.答案:黃巾軍。東漢末年,張角領導了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識,史稱黃巾起義。
2.答案:四川。樂山大佛地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依岷江南岸淩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淩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它堪稱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二,單選題
1.《麻衣神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相術著作,它係統敘論的對象是()。
A.稱骨
B.八字
C.風水
D.相貌
2.創立拜上帝會,撰寫《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建立天平天國的是()。
A.石達開
B.楊秀清
C.洪秀全
D.馮雲山
3.中國宋代道士王重陽是哪個教派的創始人?()
A.正一道
B.上清派
C.全真道
D.太乙教
4.古代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
A.粢盛
B.人用
C.犧牲
D.畜生
5.住持,佛教僧職,又稱方丈、住職。原為久住護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個寺院的主僧。我國設立住持一職始於()。
A.漢朝
B.隋朝
C.唐代
D.宋朝
答案
1.答案:D。人的命運本來就不是生而定終身,但能從長相上偵破命運的某種密碼,其“奇”也就在於此。《麻衣神相》相傳為北宋的一位相術之人麻衣道人所撰。它成書較早,是現存最早對人體相貌進行係統敘論的奇特的相術著作。
2.答案:C。洪秀全,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稱“天王”。洪秀全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1850年在金田舉行拜上帝儀式,並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
3.答案:C。王重陽(公元1112年~1170年),中國宋代道士,全真道創始人。他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以《道德經》、《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
4.答案:C。古代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犧牲”,指馬、牛、羊、雞、犬、豕等牲畜,後世稱“六畜”。祭祀也有用人的,此外,還有糧食五穀,稱“粢盛”。
5.答案:C。住持原為久住護持佛法的意思,後指掌管一寺的主僧。據說佛教傳入中國後的幾百年間隻有師徒之間以佛法相授受,並無住持一職。直到唐代,禪宗興盛,門徒日眾,百丈懷海禪僧始立住持製度,以維持寺院秩序。
三,多選題
1.下麵選項中屬於道教的三大經典的是()。
A.《南華經》
B.《道德經》
C.《文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