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答案:A。“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唐代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他以高度誇張的語言,形容詩歌藝術強大的力量。落筆能驚動狂風暴雨,言其極有氣勢;詩成引起鬼神哭泣,言其感人肺腑,以此讚美其創作才華。後用來形容產生震撼人心效果的文藝作品。
18.答案:C。賈島是著名的“苦吟”詩人。他非常注意字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就是形容他用了近三年的光陰才終於定稿,每當吟讀到這兩句時,都會百感交集地落下淚來。
19.答案:D。袁於令,原名韞玉,又名晉,字令昭。他在《李卓吾批評西遊記》前的《題辭》中說:“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這段話稱得上是我國古代小說批評家對小說本質的最高理解。
20.答案:D。姚鼐,字姬傳,清代桐城人,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他編撰的《古文辭類纂》是中國古文總集,也是桐城派散文觀點的代表選本。它以唐宋八大家作品為主,亦選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全集分為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等13類,收錄作品700多篇,共74卷。
21.答案:D。《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製解放,堪稱絕世名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一句詩借用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之典故充分表現了詩人的傲骨、不屈和對權貴的蔑視。
22.答案:C。“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七位名士的合稱,成員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他們常聚於竹林之下,恣肆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23.答案:C。《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許多人物,如蘇秦縱橫之變、魯仲連的義不帝秦、焚券“示義”的馮諼、說秦王的張儀,均出自該書。
24.答案:D。蘇軾認為韋應物、柳宗元的“發纖濃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風格是最上乘的境界。柳宗元的詩幽峭疏淡,且用功精細,在韋應物之上。因而,蘇軾認為他的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25.答案:A。李賀,字長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他的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麵影響,熔鑄辭采,馳騁異於常人的想象,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因而被稱為“詩鬼”。他善於運用神話傳說,造語新奇瑰麗而顯得晦澀,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維奇譎、辭采奇麗的獨特詩風,後世稱為“長吉體”。
26.答案:A。黛玉惜花,覺得花落後埋在土裏才幹淨,於是有了《葬花吟》。黛玉葬花,在《紅樓夢》中是最經典的片段之一。後三個選項均出自《葬花吟》,而“誰家秋院無風人,何處秋窗無雨聲?”則出自《秋窗風雨夕》。
27.答案:A。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有詞集《山中白雲》及詞學專著《詞源》傳世,存詞約300首。《詞源》一書中保存了有關樂詞的豐富資料,是一部權威性的理論專著。全書分為製曲、句法、字麵、虛、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令曲、雜論等13個部分。其論詞的最高標準是“意趣高遠”,“雅正”,“清空”。
28.答案:C。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婉約派代表。《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她抒寫重陽節思念遠人的詞作。“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以不求濃豔、自甘淡素的菊花自比,以菊花來比擬消瘦,用消瘦說明長期的思念,未直接說破情而使情愈濃。
29.答案:A。“我本楚狂人,風歌笑孔丘”是李白在其作品《廬山謠寄廬侍禦虛舟》中的自詡。這首詩作於詩人流放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既寫了廬山的秀麗雄奇,更表現了他狂放不羈的性格。
30.答案:D。白居易十分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在唐元和十年,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期間,曾去拜訪過陶淵明的潯陽故居,並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用“塵垢不汙玉,靈鳳不啄腥”來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