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及有效的標準必須具備很多條件,所以當訂立工作標準時,應盡可能包括下列幾點:①總括性。每個部門訂下標準,免得發生互相推卸責任的漏洞。②一致性。每個部門訂的工作標準都經過管理人員的協調,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各部門能夠共同完成經營的目標。③公正性。各部門的工作標準,應經過客觀及合理的製定過程,要大公無私。④可行性。訂立的工作標準,如果成功的可能在50%至80%之間,下屬員工覺得合理。如果工作標準訂得太高,會招致下屬不滿及反對,太低則會抹殺了員工的積極性。⑤適用性。訂立的標準一定要適合實情,以保證其效用。⑥可理解性。標準應精練,易於下屬員工明了掌握工作的要求。⑦經濟性。工作標準要使成本控製符合經濟原則。⑧合法性。各部門的工作標準必須經各部門經理同意後公布。⑨穩定性。工作標準應能適用於一段較長的時間,所以要有彈性,才不會在短期內失去公正性、可行性及適用性。⑩漸進引導性。業務控製是以標準與結果比較來改善管理的途徑,所以工作標準應能提供漸進的引導,作為工作進度的指標。
2工作進度測量
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沒有直接參與基層的具體工作,所以若要知道工作的進展情況,必須經常做係統的檢查,或收集下屬的工作報告。在綜合所有工作情況後,再進行會計、統計的分析,並將這些資料用圖表表示,使管理人員更明確地了解最新工作進度和成績。如果測量活動留待工作完成後才進行,可能會發現完成的工作有錯漏及缺點,因而招致時間、人力和金錢的嚴重損失。所以係統的工作進度報告有提高工作效率的功能。
當下屬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技能或工作的性質和環境都十分規律化,則不需嚴格監督,此時利用報表就能提供充足而可靠的工作進度資料。管理人員若能編製一套精簡的工作報告表,就可輕而易舉地建立及維持一個有效的工作反饋係統。報表是印有固定資料與備填資料的空白表格。
管理人員的領導能力與控製活動的負擔成反比。當管理人員工作經驗豐富、領導有方時,他們花費在這項活動上的時間便較少,效率則較高。
在測量工作進度時,管理人員應注意下列幾點:
①工作報告的內容和詳細程度應與標準相吻合。要求資料過多或過於詳細都隻會費時誤事,過簡則未能全麵搜集及提供有關資料,會使控製活動因對工作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而無從展開。②報告的內容必須是業績的彙集,而非美麗空洞的例行公文。③要盡早發現毛病以便及時處理。管理人員隻需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要事項上。④工作測量切忌在方便時才進行,例如周末或確定的時間,工作結果會因心理狀態與平常有別而改變,搜集的資料便缺乏代表性,會導致分析不正確。管理人員應在平常的工作中進行測量。⑤工作報告必須及時送到有關決策人員的手上,以便盡早發現問題,加以處理分析。⑥管理人員要接受結果與標準或多或少有誤差的事實,應在需要的情況下,及時做出糾正,同時鼓勵下屬主動改正錯誤。
3差異分析
商場的計劃和控製,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麵。沒有計劃,無從控製;沒有控製,計劃便流於空洞及無意義。具體來說,並不是每一個事項都應予以監督的。在正常情況下,工作預算與實際進度應相差不遠,管理人員通常隻將下屬的工作報告收集後,與既定的標準作一概括性比較,若沒有什麼特別事故,便不再理會。惟有在發現有差異情況出現及影響嚴重時,管理人員才對有關資料做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問題的所在和原因。這種管理方法稱為例外管理原則。在進行差異分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管理人員進行差異分析時,必須冷靜,態度客觀,以免影響分析的準確性。②遇有特殊情況與標準差距甚大,就必須找出原因及追究責任,直至有完滿的答案為止。
4修正活動
差異的出現,一般情況下是因為在執行計劃時出了錯誤,亦可能是工作計劃或組織中有問題,在實際執行時才顯露出來。管理人員經過分析後必須針對問題的根源及時糾正錯誤。在設計及推行修正活動時,要注意幾點:①應有及時補救的效用。若在發現差異,找出原因,設計修正後再推行,可能為時已晚。活動的實際價值便失去了,所以修正活動一定要講求效率。②活動的成功與效率,有賴於得到有關負責人的讚同、協助及授權,還要得到有關員工的接受和支持,執行時阻力才會減至最低。③基於上述兩點要求,有效的修正活動必須具有良好的協調、聯絡和授權的內部工作環境。④應有賞罰製度作輔助執行工具。⑤在修正活動推行後,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做事後報告,測量它改正錯誤的效能,否則隻會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