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袁紹的試驗表明,“奉天子以令不臣”完全是紙老虎。這讓曹操認識到了實力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實力沒有得到大幅度的增長之前,還是韜光養晦吧。但是實力的較量,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較量。在這點上,曹操的思想很超前。想一想山姆大叔為什麼敢於惡狠狠地揮舞著大棒,在全世界耀武揚威吧。還不是家裏有著數不清讓人眼紅的高精尖人才,轉化成各種優勢。
於是招聘人才的任務就交給曹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天下第一謀士荀彧。曹操任命荀彧為侍中,兼尚書令。荀彧不辱使命,很快就給曹操兩個驚喜。一個是荀彧的侄兒荀攸,一個是潁川人郭嘉。由於這兩位天才的加盟,再加上荀彧、程昱,讓曹操陣營首腦機關,成為當時最卓越、最出色的智囊團,其運作之高效性令任何人望洋興歎。在割據勢力犬牙交錯的時代,各種力量的較量就是腦細胞的較量。
如果要對曹操的四大謀士進行排座次,我個人認為荀彧應坐第一把交椅,不過以後讓位於荀攸,郭嘉排第三,程昱排第四。
荀彧,有“曹操的張良”美譽,深謀遠慮,擅長從細微之處見成敗。
荀攸,號稱曹操的謀主,足智多謀,在變幻多端的戰場上算無遺策,妙計百出,堪稱戰術大師。荀攸本來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應大將軍何進的招呼,任黃門侍郎。後因謀殺董卓,嘡啷入獄。董卓死後,對自己悲觀的荀攸寧願跑回家去種田。但是不久又被任命為蜀郡太守,隻是由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呆在荊州幾年。
雖然荀攸是荀彧的侄兒,但是曹操唯恐請不來荀攸,親自書信一封,現在天下大亂,正是聰明人的出頭日子。你不是為了蜀郡的事,觀察了好幾年嗎?
荀攸一接到曹操的書信,二話沒說,很快就成了曹操的人。麵試的第一天,大出曹操意外,簡直比叔叔荀彧還要優秀。此人非同尋常,有了這樣的奇才,還怕奪不了天下?馬上拜為軍師。
郭嘉,綽號“小太公”。他的早年經曆類似諸葛亮,史稱少有遠量,但是不願意出頭露麵,總是跟一些誌同道合的人到處遊山玩水。過著隱士的生活,所以他的價值也顯現不出來。
後來他不甘寂寞,看到袁紹的勢力如此之盛,天下早晚是他的了。於是郭嘉主動上門,袁紹跟他談了幾回,也是讚不絕口,以最高格的禮儀來招待他。但是袁紹的熱情留不住郭嘉的心,郭嘉很快就看出了袁紹的致命弱點,不懂得用人,處事優柔寡斷。與這種人共謀天下,無異於輔導一個白癡去參加智力競賽,所以郭嘉準備走人。郭嘉走人之前,甚至也想把袁紹的謀士辛評、郭圖一並帶走。但是兩人隻貪圖眼前的富貴,借口對不起袁紹的大恩,硬是不走。磨破嘴皮的郭嘉也不再說什麼了,人各有誌吧。
離開袁紹的日子空蕩蕩的,郭嘉也不急於尋找下一個東家,是金子總要發光的。
很快地,他的大名就從荀彧的嘴巴裏出來,進入了曹操的耳朵。
曹操本來有一個謀士郭嘉的老鄉--戲誌才,聰明伶俐,一直被曹操捧為至愛。可惜天妒賢才,沒幾天戲誌才就歸西了。戲誌才之死,讓曹操悲傷不已,愛屋及烏,他甚至認定所有的穎川人都跟戲誌才一樣,所以趕緊叫荀彧再推薦一個穎川人。
曹操向荀彧訴苦,戲誌才死後,我很寂寞,就連說個話的伴兒也沒有。我命令你再給我找出第二個戲誌才。
荀彧馬上獻出郭嘉,就這樣郭嘉成了曹操的座上賓。曹操迫不及待地召見郭嘉,結果一談話,竟然拍案大吼:“不得了,能讓我成就一番大業的,一定是這小子。”
郭嘉一出門也是滿臉喜色,找到主人啦!
當然,郭嘉之所以能跟曹操兩情相悅,一見鍾情,主要是因為兩人行事風格相同,謀劃詭異,旁人不可測。這一點,走一步要看三步的諸葛亮遠遠不如郭嘉。
而排名第四的程昱簡直就是曹操的關羽,不但身材高大,長著同樣飄逸的胡須,而且性格也一樣,暴躁不合群,但是這不影響他的智慧發揮。曹操讚他,膽大心細。陳壽說他“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有了這麼四個謀臣,再加上董昭、滿寵等等,曹操的參謀本部可謂人才濟濟,每次開會的時候人頭攢動,擠得整個軍營連轉個身也難,隨便點一個名字,就是一個天才。行軍議事時,奇招百出,招招克敵製勝,弄得曹操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