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十分熟悉,但當麵臨選擇的時候,卻不是人人都能分清該舍哪一個,該留哪一個的。其實,如果你是一個足夠聰明的女性,就應當學會在無法兩全的情況下,舍棄次要的東西,保全主要的東西,然後集中精力致力於自己所保護的東西上。這是一種全局觀,以犧牲局部利益來換取整體利益,這是十分明智的策略。
在茫茫的草原上,為了爭奪被獅子吃剩的一頭野牛的殘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發生了衝突。盡管鬣狗死傷慘重,但由於數量比狼多得多,它們也咬死了很多狼。最後,隻剩下一隻狼王與5隻鬣狗對峙。顯然,雙方力量相差懸殊,何況狼王還在混戰中被咬傷了一條後腿。那條拖拉在地上的後腿成為狼王無法擺脫的負擔。
鬣狗還在一步一步靠近,突然,狼王回頭一口咬斷了自己的傷腿,然後向離自己最近的那隻鬣狗猛撲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咬斷了它的喉嚨。其他4隻鬣狗被狼王的舉動嚇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終於,4隻鬣狗拖著疲憊的身體一步一搖地離開了怒目而視的狼王。
麵對危險境地,狼王懂得犧牲一條腿來保全生命,這是一個十分無奈但也是十分聰明的選擇。可是很多比狼更為高級的人,卻往往因為沒有這樣的勇氣和智慧而陷入“鱷魚法則”的陷阱。
鱷魚法則說的是假若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而你用手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紮,被咬得就越深。實際上,明智的做法應該是:一旦鱷魚咬住了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這隻腳。“鱷魚法則”在博弈中有一個對應的專業名詞,也就是協和謬誤,不論是鱷魚法則還是協和謬誤,它們所折射出來的博弈智慧都是一樣的,也即在博弈中,為了贏得全局的勝利,我們必須有壯士斷臂的勇氣和豪邁。
吳王闔閭繼位後,聽說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到了衛國,並在那邊招兵買馬,以圖伺機複仇。慶忌是當時吳國的第一勇士,傳說此人有萬夫莫敵之勇。吳王闔閭覺得慶忌是自己的心頭大患,便和伍子胥商量,決定挑選一位智勇雙全的勇士去刺殺慶忌。最後他們選定了善於擊劍的要離,命他前往行刺。要離深知慶忌是一個行事謹慎的人,為了取得慶忌的信任,他不惜使用苦肉計,用劍斬斷了自己的右臂,殺了妻子,逃到了衛國,並對外宣稱是吳王闔閭斷了自己的右臂,殺害自己的妻子。要離到了衛國後求見慶忌,慶忌見狀,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常在左右。
終於有一天,要離找到了刺殺慶忌的良機,將慶忌殺死。要離回國後,吳王闔閭親自迎接,並且要重重賞賜要離。要離不願接受封賞,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發財,而是為了吳國的百姓生活安寧,免受戰亂之苦。”說完,要離拔劍自刎。
要離為了吳國百姓的安寧而揮劍自斷其臂,其勇其識莫不讓人歎服,但結局未必是最好的注解。
要避免陷入“鱷魚法則”的陷阱,最重要的是具有勇氣。在一些事情變得不可接受之前,要有勇氣及時放棄它。麥肯錫資深谘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說:“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卻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句話可以說是對“鱷魚法則”的經典概括。
退即是進,妙處自在其中
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看清形勢,該退的時候就退,而是時時逞強,隻會使自己陷入孤獨的境地;做事如果不能量力而行,退讓一步,可能會錯誤地投資,致使損失慘重,那麼,種下的苦果隻能由自己來吞食。
有一年,香港中環海邊康樂大廈所在的那塊土地進行拍賣。這塊土地麵積大,屬於黃金地段,是個非常有利可圖的項目。消息傳出後,有資產的人紛紛披掛上陣,連遠在港外的富商也都趕來參加投標。一時間,香港碼頭機場人滿為患,飯店老板個個眉開眼笑。
不過覬覦者雖多,可有資格的就那麼幾個,真正有實力的,在香港隻有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和英國的渣打銀行。拍賣者為了不讓港外人士購地,有意讓這兩家中的一個獲勝,便采取了暗中投標的方式,誰也不知道別人所投價格為多少。
李嘉誠心裏有打算,地皮雖好,也有個底線,否則買回來也是虧本,而渣打銀行必然拚命抬價,以扳回前幾次敗北丟的老麵子,李嘉誠報上28億港元。而渣打銀行活脫脫的英國紳士脾氣,底氣不足卻要打腫臉充胖子,又認為李嘉誠必定拚命抬價,於是豁出了老本,報出了42億港元的價格。結果當然是渣打銀行獲勝。正當銀行上下舉杯歡慶時,打聽消息的探子回來報告說,李嘉誠的報價比他們少14億港元,他們頓時一個個臉色變得如同死灰,總裁吃驚得連酒杯都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連連說,英國紳士上了中國商人的大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