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熱治療

地熱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有誘人的前景,目前熱礦水就被視為一種寶貴的資源,世界各國都很珍惜。由於地熱水從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麵,除溫度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學元素,從而使它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如含碳酸的礦泉水供飲用,可調節胃酸、平衡人體酸堿度;飲用含鐵礦泉水後,可治療缺鐵貧血症;氫泉、硫化氫泉洗浴可治療神經衰弱和關節炎、皮膚病等。

由於溫泉的醫療作用及伴隨溫泉出現的特殊的地質、地貌條件,使溫泉常常成為旅遊勝地,吸引大批療養者和旅遊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個溫泉療養院,每年吸引1億人到這些療養院休養。我國利用地熱治療疾病的曆史悠久,含有各種礦物元素的溫泉眾多,因此充分發揮地熱的醫療作用,發展溫泉療養行業是大有可為的。

未來隨著與地熱利用相關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將使人們能更精確地查明更多的地熱資源;鑽更深的鑽井將地熱從地層深處引出,因此地熱利用也必將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

地熱能在應用中要注意地表的熱應力承受能力,不能形成過大的覆蓋率,這會對地表溫度和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地熱能集中分布在構造板塊邊緣一帶,該區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發區。如果熱量提取的速度不超過補充的速度,那麼地熱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熱能在世界很多地區應用相當廣泛。據估計,每年從地球內部傳到地麵的熱能相當於100萬億千瓦時。不過,地熱能的分布相對來說比較分散,開發難度大。

據美國地熱資源委員會(GRC)1990年的調查,世界上18個國家有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5827.55兆瓦,裝機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國家有美國、菲律賓、墨西哥、意大利、新西蘭、日本和印尼。我國的地熱資源也很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雲南、西藏、河北等省區。

世界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以下5個地熱帶:

①環太平洋地熱帶。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歐亞、印度板塊的碰撞邊界,即從美國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亞到墨西哥、智利,從新西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到中國沿海和日本。世界許多地熱田都位於這個地熱帶,如美國的蓋瑟斯地熱田,墨西哥的普列托、新西蘭的懷臘開、中國台灣的馬槽和日本的鬆川、大嶽等地熱田。

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歐亞板塊與非洲、印度板塊的碰撞邊界,從意大利直至中國的滇藏。如意大利的拉德瑞羅地熱田和中國西藏的羊八井及雲南的騰衝地熱田均屬這個地熱帶。

③大西洋中脊地熱帶。大西洋板塊的開裂部位,包括冰島和亞速爾群島的一些地熱田。

④紅海、亞丁灣、東非大裂穀地熱帶。包括肯尼亞、烏幹達、紮伊爾、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等國的地熱田。

⑤其他地熱區。除板塊邊界形成的地熱帶外,在板塊內部靠近邊界的部位,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也有高熱流區,可以蘊藏一些中低溫地熱,如中亞、東歐地區的一些地熱田和中國的膠東、遼東半島及華北平原的地熱田。

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而對於不同溫度的地熱流體可能利用的範圍如下:

1.200℃~400℃直接發電及綜合利用;

2.150℃~200℃雙循環發電,製冷,工業幹燥,工業熱加工;

3.100℃~150℃雙循環發電,供暖,製冷,工業幹燥,脫水加工,回收鹽類,罐頭食品;

4.50℃~100℃供暖,溫室,家庭用熱水,工業幹燥;

5.20℃~50℃沐浴,水產養殖,飼養牲畜,土壤加溫,脫水加工。

現在許多國家為了提高地熱利用率,而采用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辦法,如熱電聯產聯供,熱電冷三聯產,先供暖後養殖等。

知識點

地熱田

地熱田是指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可以采集的深度內,富含可經濟開發和利用的地熱流體的地域。

它一般包括熱儲、蓋層、熱流體通道和熱源四大要素,是具有共同的熱源,形成統一熱儲結構,可用地質、物化探方法圈閉的特定範圍。

延伸閱讀

溫泉,是泉水的一種,是一種由地下自然湧出的泉水,其水溫高於環境年平均溫5℃,或華氏10以上。形成溫泉必須具備地底有熱源存在、岩層中具裂隙讓溫泉湧出、地層中有儲存熱水的空間3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