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超導體的臨界溫度已突破液氮溫區,由它所製成的器件可在這個溫區下正常地工作,這就打破了常規超導器件的局限性,使超導器件可在更大的範圍內發揮作用,而且高溫超導體的工作溫度和一些半導體器件重合,二者結合起來,就可發展出更多的有用器件。
知識點
超導體
超導是指導電材料在一定條件下電阻轉變為零的性質;“超導體”是指能進行超導傳輸的導電材料。人類最初發現物體的超導現象是在1911年。當時荷蘭科學家卡麥林·昂尼斯等人發現,某些材料在極低的溫度下,其電阻完全消失,呈超導狀態。這以後,超導研究便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
1868年,法國的楊森,最初從日冕光譜內發現太陽中有新元素,即氦。1895年英國科學家拉姆賽用光譜證明就是氦。以後又陸續從其他礦石、空氣和天然氣中發現了氦。氦在地殼中的含量極少,在整個宇宙中按質量計占23%,僅次於氫。氦在空氣中的含量為0.0005%。氦有兩種天然同位素:3氦,自然界中存在的氦基本上全是4氦。
1868年8月18日,法國天文學家詹森赴印度觀察日全食,利用分光鏡觀察日珥,從黑色月盤背麵噴出的紅色火焰,看見有彩色的條紋,是太陽噴射出來的熾熱其他的光譜。他發現一條黃色譜線,接近鈉光譜總的D1和D2線。日蝕後,他同樣在太陽光譜中觀察到這條黃線,稱為D3線。1868年10月20日,英國天文學家洛克耶也發現了這樣的一條黃線。
經過進一步研究,認識到是一條不屬於任何已知元素的新線,是因一種新的元素產生的,把這個新元素命名為helium,來自希臘文helios(太陽),元素符號定為He。這是第一個在地球以外,在宇宙中發現的元素。為了紀念這件事,當時鑄造一塊金質紀念牌,一麵雕刻著駕著四匹馬戰車的傳說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像,另一麵雕刻著詹森和洛克耶的頭像,下麵寫著:1868年8月18日太陽突出物分析。
20多年後,萊姆塞在研究釔鈾礦時發現了一種神秘的氣體。由於他研究了這種氣體的光譜,發現可能是詹森和洛克耶發現的那條黃線D3線。但由於他沒有儀器測定譜線在光譜中的位置,他隻有求助於當時最優秀的光譜學家之一的倫敦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克魯克斯證明了,這種氣體就是氦。這樣氦在地球上也被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