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器繼續繞了幾圈,向高空騰去,它的表麵發著越來越強烈的光芒。過了一會兒,呼嘯聲消失了,飛行物以罕見的速度向西北方疾駛而去。
在這過程中,弗朗索瓦兄妹倆聞到了一股硫黃氣體的味道。奶牛露出驚慌的神色,張大了嘴吼叫著。300米開外的另一個牧場裏的25頭奶牛也不約而同地大叫起來,紛紛跑過來同弗朗看護的奶牛聚集在一起。小狗梅多爾一個勁兒地朝空中的球體狂吠,還跟在後邊追了一陣。
因為他們的奶牛十分驚慌,孩子們比往常提前半個小時把牲口趕回了圈裏。並且弗朗索瓦的眼睛因受了極大的刺激,一直流著淚水,醫生給他戴上了太陽鏡,幾天以後才恢複正常,但他妹妹沒有什麼異感。
事後,研究人員特地到現場進行調查,並獲得下麵這些信息。兄妹倆看到的是一個標準的球體,直徑約2米,呈極其耀眼的銀白色。在那球體表麵沒有發現什麼附件,它是光滑完整的,既無文字標號,也無門窗一類的出入口。一個矮人好像是穿透球壁進入內部。安娜看到的唯一情節,就是球體底部有個起落架,由三四個支架組成,支架末端各有一個直徑為10厘米的滑動輪子,可是,弗朗索瓦沒有看見這一裝置。可以設想,當飛行器運動上升時其光閃得十分耀眼,球體的各個部位被強光包圍,弗朗索瓦的眼睛受到光的刺激,沒能看到起落裝置,這也是合情理的。
《易經》與外星人的關係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之一,因相傳為周文王所作,又叫《周易》,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經》主要是64卦和384爻。爻,是構成卦的基本符號。”一”是陽爻,“——”是陰爻,每三爻合成一卦。按組合方式,可得8卦。兩卦相重可得64卦。卦的變化取決於爻的變化,所以爻表示交錯和變動的意思。《傳》是解釋卦辭、爻辭的七種文辭,共10篇,統稱《十翼》。
《易經》通過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形式,來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還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提出“剛柔相濟,變在其中矣”等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今天,人們在研究《易經》後,發現它對許多自然現象都有十分中肯而貼切的認識,以至可用來指導和啟發我們的思想。例如在“天地人”的關係上,《易經》就已體現出“先有天,後有地,再有人”。另外,它所采用的“二進製”原理,對今天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意義,以及它對物質世界的無限可分性和多樣性的認識等,都是世人所共知的。
這本具有如此高度智慧結晶的《易經》,據人們的考證,它的出現當不晚於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然而那個時候,整個世界的認識水平還十分低下,《易經》的知識又是來自何方呢?不久前,我國北京大學地理係陳傳康教授,大膽地把《易經》與天外來客聯係起來。他認為3000多年前,可能有外星人訪問過地球,並會見過周文王,告訴周文王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周文王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不能完全懂得外星人傳授的內容,隻能以卦爻推理的關係,將其概略地記錄下來。陳教授還比較了地球上眾多遺跡,發現世界各地均有不少這一時期遺留下來的岩畫、壁畫,畫中部有類似“宇航員”的人物形象,似可作為外星人到過地球的一個佐證。他又考察了傳說周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河南高陽美裏城遺址,認為這個高出地麵5米許、麵積達10000多平方米的人工台地,有可能就是當年外星飛碟的降落場……
認為《易經》是外星人傳授的,隻是陳教授的一家之說。而大多數研究者則認為,它不是一時一人的著作,有可能最初萌芽於更早的殷商時期,以後又經周文王、孔子等人的逐步完善、豐富而寫成的。
與外星人邂逅
1954年春的一天,在法國藍色海岸小山穀,有人奇遇外星人。
這天夜裏2時40分,一位男子正沿著一條小路往家走。忽然,他聽到一陣說話聲及金屬相互碰撞聲。他發現離他僅有10米遠的地方,有個金光閃閃的物體停在路旁的地麵上,這是一個圓盤狀的物體,直徑有5米,厚度約1.2米。
這個圓盤狀物體的左側,站著一個類人生命體,它身材矮小,穿著一身散發磷光的航天服,臉部被一塊布一樣的東西蒙著。它旁邊有另一個類人生命體,後者正蹲在圓盤物體下忙著修理什麼。發覺有人走近後,蹲著的怪人立即起身,將一個類似手電筒那樣的東西對準法國人,一束白熾光明晃晃地射向他,將他擊倒在地。
此刻,其中的一個類人生命體走過來,摸了摸倒地的法國人,將自己麵上的麵罩掀起,露出了一張形象可怕的麵孔一腫腫的臉上滿是皺紋。它舉起右臂,朝法國人友好地揮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