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的命脈。它周身循環,把從肺部攝取的氧氣和小腸的絨毛壁上得到的營養物不斷地輸送到身體的各種組織,同時又把各組織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有機酸等通過肺和腎排出體外,保證人體充滿活力。據科學家計算,如果一個人活到70歲,那麼他的心跳就曾抽吸過1.75億萬公升血液。如果把這些血液和聚起來,將彙集成一個700米長、100米寬和2.5米深的大湖,這是相當驚人的。一個成年人,體內血液約占體重的1/10。一旦血容量降到500毫升以下,血液循環就會終止。如果不立刻輸血,很快就會死亡。奧地利的病理學專家蘭斯坦納於1902年證明人有A、B、AB、O四種血型,並發現血液裏的紅血球遇到異型血清時會發生凝聚,導致死亡。
事實上,在輸血之前必須進行驗血,驗明輸血者和被輸血者的血型各是什麼型的才能進行,否則因血型不一,輸血後會造成生命危險。驗血需要設備和時間,一些危重病人常常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必需的設備無法輸血而死亡。同時,時至今天,世界上所有血庫裏的血都是從身體健康的人身上取來的,血源極其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為了使千百萬病人能在危急時刻迅速得到輸血,科學家們從20世紀40年代便開始了人造血的研究。最早研究人造血的是美國辛辛那提醫院的小兒科教授克拉克。他在做實驗時,發現一隻老鼠掉進一種白色溶液裏,幾小時後,老鼠竟然仍在溶液裏活蹦亂跳著。他高興極了,意識到這種溶液很可能被用作人造血。那麼,這種白色溶液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原來它是全氟三丙胺、全氟丁基四氫呋喃、全氟辛烷等。因為在這些化合物的分子中都含有氟原子和碳原子,且占有很大比例,故又名“氟碳人造血”。
全氟三丙胺製造時,首先將全氟三丙胺等經過霧化處理,製成直徑隻有0.1微米的微球體,以使人造血在體內進行循環時阻力較小;然後再加入少量葡萄糖和鉀、鈉、鈣、鎂等電解質,這樣就製成白色的人造血了。這種白色的人造血與人血相比,有許多奇妙的功能。首先,它也能夠運載氧氣和二氧化碳,而且容氧量和容二氧化碳量比人血高2倍,同時從吸氧到放氧之間的速度比人血快6倍,這對病人供氧特別有利;其次,人造血的最大優點是在輸血時不需要進行化驗,任何血型的病人都可直接輸入。而且一旦輸入,便能很快緩解病情,使病人安然度過休克期。這對醫療條件較差的地方醫院更為適用;最後,人造血化學穩定性好,人血一般隻能放兩三個月,而人造血存放兩三年也不變性。更值得人們讚歎的是,人造血對一氧化碳的親和力比人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