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邏祿人即是占據碎葉的卡爾魯克人,是一支發源於阿爾泰山的遊牧部落,葛邏祿是漢人為他們取的名字,中亞各民族和西方基督徒們都稱這一支三百年前才遷徙到中亞的遊牧民族為卡爾魯克人,更為親西方,厭惡漢帝國的葛邏祿人,也多自稱卡爾魯克人。
亞歐大陸的北方大草原上,經常周期性的誕生強悍能夠威服大多數或是全部草原遊牧部族的大部落,統領整個遊牧民族,建立遊牧帝國,如最早時的斯基太人,而後的匈奴,還有之後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
草原民本來就凶殘彪悍,如惡狼一般,有領頭者後,更是侵略成性,麵對北方有組織如蝗蟲般向南侵略的遊牧民,三大文明催生出來的三大帝國,都曾經被這股野蠻洪流摧毀過,也都曾經擊敗降服過那些遊牧民族,但無論是勝還是敗,在三大帝國的內心中,對北部遊牧帝國的恐懼還是要多於蔑視的,都視其為洪水猛獸。
在李錚魂穿來的三四百年前,最後一個在北方大草原上興起,差不多統一大草原的是突厥人,突厥帝國極盛時,在東方打得大漢帝國喪失大半個北方領土,讓漢人不得不衣冠南渡,將首都遷到長江以南的建康,在中亞滅亡了波斯的薩珊王朝,在歐洲突厥的勢力完全占據南俄草原,而後侵入巴爾幹半島,讓東羅馬帝國焦頭爛額,差一點也如它的老對手薩珊波斯那樣滅亡。
突厥帝國大約興盛了兩三個世紀,過後緩過勁來的三大帝國開始凶狠反擊,東方臥薪嚐膽的大漢帝國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北伐,收複北方淪陷領土的同時,再一次的追亡逐北,封狼居胥,將突厥在東方的勢力徹底驅逐到荒涼漠北,而後大漢帝國又接連收服河西走廊,進入中亞,擊敗當地留守的突厥帝國軍隊,降服被突厥帝國遷徙到中亞的遊牧民族,其中就包括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卡爾魯克人,將中亞從突厥帝國的手中奪下,才有了後來的河中大都護府,安西大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而在西方的東羅馬帝國也在雄主的領導下,驅逐了盤踞在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的突厥化部族勢力,而後又聯合天主教的十字軍們,將突厥人在原本薩珊波斯領土上建立的那些汗國給攻滅降服,經過幾十年間的多番打擊後,原本橫跨歐亞,國土縱橫萬裏的突厥帝國立即土崩瓦解,而卡爾魯克人就是當時留存在中亞的一個突厥化部落,一個無比奸詐凶蠻的部落。
在李錚前世時空的曆史中,所謂的卡爾魯克人,也就是葛邏祿人,也是真實存在過的,在大唐帝國最鼎盛時期,曾經在怛羅斯與阿拉伯帝國展開一場爭奪中亞控製權的大會戰,當時葛邏祿人是大唐的臣屬,葛邏祿人組成的軍隊也是唐軍的盟軍,被唐軍所倚重,但會戰的結果,卻正是事先聯係上阿拉伯人的葛邏祿人卑劣的臨陣倒戈,才導致了唐軍的大敗,讓大唐帝國最後一次染指中亞豎立霸權的機會毀於一旦。
這個時空改名為卡爾魯克人的葛邏祿人,更是一頭白眼狼,這個時空的卡爾魯克人更早更長時間的投靠漢人,受到大漢帝國多番恩德,在他們弱小落魄時,是大漢帝國提供牧場供養他們,派軍隊保護著他們,但一等到大漢帝國勢衰時,卡爾魯克人不僅不心存報效恩人,與大漢帝國共同進退之心,反而是立即背叛了大漢帝國,並對原本待他們如兄弟的漢民大開殺戒,肆意奴役。
卡爾魯克人當時被安置的碎葉鎮,是大漢安西大都護府六鎮中麵積最大,人口最多,軍隊實力最強的軍鎮,同時碎葉也把住西方敵人進取安西之地的要道,隻要安西最西麵的碎葉不被攻破,那麼西麵而來的無論是波斯帝國軍隊還是基督教國家軍隊,就隻能采取損失慘重的強攻,又或是繞道走葛羅嶺,損耗大量補給去攻打南麵的疏勒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