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李錚率領六千奇兵通過水路北上時,帶領主力部隊的李賽,就發動總攻,以損失一百多人的微乎其微的代價攻打下賀獵城,並將賀獵城中俘獲的卡爾魯克士兵和平民,還有卡爾魯克人的爪牙圖斯人,總共一萬五千多人,全部押解回勃達關以南的自家領地,扔進大石武庫和其附屬工廠裏,並讓賀獵城為之一空,徹底被漢軍掌控,而後李賽便開始安裝李錚事先的謀劃,開始修築防禦工事。
其實賀獵城作為碎葉城南麵的門戶,當初漢帝國在修建時,城牆就已經修建的很是堅固,雖然在卡爾魯克人手中保養不善,但隻要稍稍修繕一下敵人主攻的西麵和南麵城牆,將被蟲蛀和風化的缺口補上,就能讓城牆抵擋普通投石機的攻擊,重型投石機也能扛許久,而後在西城牆和南城牆外挖掘大量的壕溝和陷阱,就能將賀獵城打造的固若金湯。
但李錚做了諸多謀劃,諸多布局,將敵人吸引到賀獵城來,想要的可不是僅僅守住賀獵城,他要賀獵城不僅是一座攻不破的鋼鐵堡壘,也更是一座血肉磨坊,大量的殺傷敵人,削弱敵人的軍力,降低敵人的軍心士氣,好為以後他一戰定乾坤,全取碎葉打下基礎,所以李錚需要將賀獵城打造成一個不僅是身軀強硬刀槍不入的鐵背烏龜,他還要讓這隻烏龜長出堅硬的刺,讓洶湧而來的敵人撞得頭破血流,屍橫遍野。
所以李錚對賀獵城的防禦工事做了諸多改變,在火炮沒有大行其道,要塞時代還沒有徹底終結的時代,什麼樣的堡壘是最好的,毫無疑問是棱堡,這連前世是半吊子軍迷的李錚也是知道的。
而棱堡之所以難以被攻克,除了他自身堅固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並非是像其它堡壘那樣修得方方正正,而是凹多邊形,讓進攻方靠近棱堡後,除了正麵連兩個側翼暴露到守方火力下,能夠實施交叉火力的多重打擊,讓攻城方蒙受更大的死傷。
其實漢人所修建城池上向外凸出的馬麵,就是具有棱堡的一些功能,也能形成側翼的交叉火力大肆殺傷攻城敵人,但李錚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將原本是一條直線的賀獵城西麵和南麵城牆改造成複雜的凹多邊形,因為那必須將原本城牆的多段給拆了,工程量太多。
所以李錚必須另辟蹊徑,除了在西麵和南麵的城牆上增設馬麵外,李錚還計劃著在這兩麵城牆的外圍修建非常多的小堡壘。
這些小型堡壘在預想設計中,全部要高過十米,或圓形或是正方形,裏麵的麵積要能容納三百到五百名守軍,小堡壘的城牆主體大部分是夯土牆,但在正麵則是用石塊或是磚木建築,雖然時間緊迫,但李錚也是嚴要求這些小堡壘的正麵,必須能夠免疫普通扭力投石機投出的石彈砸擊,對重型投石機也應當有一定的抵抗力。
最重要的是,李錚將這些小堡壘修建在與賀獵城西麵和南麵主城牆不超過五十步的距離內,這樣兩座小堡壘與主城牆間,也就形成一個看起來有些不規則的凹麵,等近百個小堡壘都修建完畢後,其實一條簡陋的凹多邊形城牆線,已然在賀獵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