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像敵軍主帥弗拉基米爾所說的,他們填壕之物屍體已經足夠,所以第二波次的填壕奴隸並不是消耗品,而是將散落在壕溝前屍體搬運進壕溝的勞動力,為了讓這些天竺奴隸安心工作,弗拉基米爾派出三千名手持遮箭大盾的漢羅姆奴兵上前,在壕溝前立起一道高大盾牆,讓天竺奴隸們敢於上前安心工作。
敵人聯軍因為知道善用弩具的漢軍弩具犀利,所以在戰前特意叫米尼公國打造一批厚實的遮箭大盾,米尼公國以自家熱那亞弩兵背的帕維斯大盾為模板,加厚加高製造現在漢羅姆奴兵所持的遮箭大盾。
這些遮箭大盾極為沉重,需要兩名士兵才能抬得動,所以極為不實用,隻是為應對漢軍犀利弩具,而臨時製造出來的一批應急裝備,雖然是臨時抱佛腳倉促製造出來的,但這些厚實高大的大盾的確是有大作用,哪怕是百米內漢軍神臂弩射出的弩矢也無法穿透這些厚達三指之寬的大盾,更不用說是在三百米開外了。
漢軍神臂弩射出的弩矢射在敵軍大盾的盾麵上隻能是發出篤篤聲,雖然那些以大角度拋射而來的弩矢,依然能夠越過盾牆,殺傷後方的奴隸,但漢軍的弩箭雨已經不再那麼恐怖,不想先前在弩箭雨的覆蓋侵襲下,填壕奴隸們隻能成片成排的倒下,毫無生還的可能。
向前搬運屍體填壕,能有幾率活下來,而如果回身逃跑,就必定會死在督戰隊的箭雨和屠刀下,是人都知道如何選擇,更別說是那些奸猾的天竺奴隸了,而且因為要活命,而想在漢軍的弩箭雨下少呆一些時間的這些原本懶惰的天竺奴隸,突然就是勤快起來,不用奴隸主們喝罵和用皮鞭催促,就快速的搬運屍體,從盾牆上特意開的十幾個口子中將奴隸屍體丟擲入壕溝中。
賀獵城城頭上漢軍諸將中有些看到敵軍那麼容易就要填平自己的第一道壕溝,立即就是著急起來,向李錚建議要讓裝備大黃具弩的先登死士,還有新從大石武庫送來的床弩射擊,但都被李錚否定了。
“敵人隻是試探攻擊,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壓箱底寶貝都拿出來,我們也沒有指望壕溝能擋住敵人,就讓他們填壕溝吧!另外不要浪費弩矢了,城牆上的神臂弩手暫停射擊,外圍堡壘上的神臂弩手可以繼續射擊,對準敵人盾強上的十幾個缺口射擊,即便是不值錢的奴隸,多殺傷一點也是有用處的,起碼他們臨死和重傷後的慘叫聲,能讓敵軍中的士兵心煩意亂,無形中也是有可能降低他們士氣的。”
在李錚下令後,城牆上的手持神臂弩的神臂士就立即偃旗息鼓,隻有正對敵軍填壕方向十座外圍堡壘上的神臂士繼續端神臂弩,遵照主帥李錚的命令瞄著敵軍盾牆上留出來的幾個缺口射擊,雖然每一個外圍堡壘上隻有一個屯百名神臂士,十座堡壘就是一千名,看起來數量少,火力密度不夠,但卻取得了驚人的殺傷。
因為敵人盾牆上那幾個缺口是專門留出來供那些天竺奴隸將屍體或是土袋丟入壕溝中的,一直都是聚集著密密麻麻的天竺奴隸,堡壘上的神臂士往這裏射,是一射一個準,片刻功夫那幾個缺口處就堆積如山的屍體,幸存下來的天竺奴隸貪生怕死,不顧同伴同胞之誼,為了活命竟然將屍山向前推到用來填壕,非常的慘無人道,要知道這屍山中堆疊的可不都是已經咽氣的屍體,還有許多能夠搶救一下的傷員,但都被故意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同伴一同推入深達三米的壕溝中,不是血液流盡而亡就是被擠壓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