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錚在軍事上無疑是有些天分的,雖然是有騎砍係統的幫助,但他在當初擊敗卡爾魯克人,猰顏人,諾曼人,米尼公國和北完部,所使用的策略和臨場指揮,已經算是一名合格,或者說是優秀將領了。
但李錚在魂穿前原本隻是一個滿腦子民族主義思想的憤青,一個除了胡思亂想,其它事都不怎麼精通的宅男,根本不懂得政治,對於民生建設,讓人民安家樂業之事是完全不在行,也是不關注的,他隻會打打殺殺之事,連一個村子幾百號人,他都管理不好,更不用說是現在他掌控的整個碎葉和龜茲西北部兩百多萬人了。
但現在李錚擁有全戰係統,並且是一個解鎖了內政界麵的全戰係統,治國之事也是簡單的多。
隻要有足夠的錢財和勞動力,李錚隻需要在其腦中的內政界麵上隨意的點擊幾下,那些原本被戰亂破壞的田地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重新建造出來。
而且籠罩整個李錚控製之地的內政係統,不僅能夠修補以前就由先人修建好的農田和農業設施,還能繼續往上升級,更厲害的是還能在控製地內重新開墾荒地,變為農田的功能。
以前那些因為水利設施落後,而無法變為好田的田地,還有某一些明明可以變為良田和牧場,卻因為是沼澤森林之地,憑當時的技術手段,無法開墾的土地,全部都在李錚的內政係統下,得到解決。
隻要擁有足夠的勞動力和資金,李錚隻要在腦中地圖上點下建造農田的選項,那麼在消耗錢財後,係統就會創造出許多精通農業知識,水利知識和牧業知識的人,或是將那些知識強行灌入某些可堪造就的漢人的腦中,讓他們變為農牧業專家,水利專家。
在這些被強行創造和培養出來的農牧業專家和水利專家的帶領下,其後一年中李錚治下幾十萬青壯被動員起來,重新休整原來的農田,將原本產量低下的一級農田和牧場變為二級三級甚至四五級的農田和牧場,而且在原本沼澤森林密布之地,用先進的技術和高超的規劃填平沼澤,砍伐樹木,將這些原本無用之地,統統變為農田和牧場。
隻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李錚的都督府在冊的農田和牧場數量,就擴充了一倍有餘,已經完全能夠負擔起治下兩百餘萬人民和十萬大軍的食物供應,還富於許多田地。
李錚作為現代人,雖然不怎麼關心經濟方麵的事,但他還是聽過農業為立國之本,商業為富國之道,工業為強國之路。
雖然沒有什麼經濟頭腦,但擁有內政係統在手的李錚,還是能夠玩轉商業富國這條路的。
首先他命令所有多於的土地,全部開始種植棉花和葡萄這兩種經濟作物,在氣候幹燥,光照充足的中亞之地,是最適合種植這兩種作物的地方。
棉花和葡萄的種植術,早在數個世紀前,就由印度和西亞地區的移民帶入中亞,聰慧好學的漢人也是早就學會兩種植物的培植之術,但漢人都是各家各戶分散種植的,形不成規模,產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