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時城牆上的蠻兵們是看到安西軍撤退時,特意帶走大部分傷兵和屍體之舉的,所以這安西軍隻損失三千餘人這個數字並不準確,按照姚襄的估計,安西軍起碼也死傷了一萬五千人。
姚襄猜測的這個數字與安西軍真實的傷亡數字已經非常接近了,安西軍此戰一共死傷一萬兩千多人,但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大約五千人的死傷,是屬於填壕烏思兵的,這些都是炮灰,死不足惜,安西真正主力部隊的傷亡不過七千餘人,而且其中陣亡的隻有一半三千餘人,而受斷臂斷腿等重傷,難以再成為軍人的安西士兵也有一千多人,餘下的兩千餘安西士兵隻是受到一點能夠複原,重新歸隊的輕傷。
所以實際上這一次蠻兵死傷三萬餘,給安西軍造成的真正減員不到五千人,不能說是微乎其微,但也遠沒有讓安西軍傷筋動骨的時刻。
但姚襄這麵卻是不知安西軍底細,他還固執的以為己方軍隊與安西軍的交換比在二比一,認定自己這方兵多,能夠耗得過安西軍,所以心中更是下定了要作為一個釘子死釘在張掖城的決心。
第二日,安西軍又是來攻城,這一次蠻兵已經有經驗,安西軍重型投石機投射的大石彈,還有井闌上神臂士的弩具射擊,對蠻兵造成的殺傷,已經不如前一次那麼大了,但蠻兵全軍還是死傷近兩萬,其中包括三千名蠻族聯軍中最寶貴的精銳力量南安羌部犍甲和河西回鶻部的可汗衛隊,還有青唐部的首領衛隊。
而安西軍又是在城牆上遺留下近千具屍體,姚襄在場做出誤判,認為自己的軍隊又是給安西軍造成萬餘的傷亡,更加堅定自己的結論安西兵少,這樣兩敗俱傷的消耗下去,很快安西軍就會因為損失太過慘重,無以為繼而不得不後退。
此後的第三日,第四日和第五日,都是晴朗無風,適合戰鬥,適合攻城之日,安西軍也都是派兵來攻城,姚襄和那些蠻族聯軍高層將領驚喜的發現,每一日安西軍派上城來的登城搏戰部隊人數越來越少,戰鬥力也是越來越差,一次比一次在城牆上留下的屍體多,最後一日時,在城牆上安西軍遭受大敗,遺屍三千餘具。
對於安西軍戰鬥力變差,姚襄很藥羅葛仁美等一些有遠見,研究過安西軍的蠻軍將領,一致認為是因為安西軍中擔任近身搏戰任務的跳蕩士和鐵林士損失慘重,所以不得不讓隻是遠程兵搏戰能力弱許多的神臂士頂上最前線。
姚襄和藥羅葛仁美等蠻將的猜測,倒是對了一半,其後三天派上來的安西軍登城肉搏部隊,的確是換了人,但不是換上了安西軍中的遠程部隊神臂士,而是換上了原來的填壕部隊中的烏思人。
安西在酒泉城收降了大約四萬烏思兵,其中能夠被安西看上,挑選出來歸於填壕隊的不足一萬五千人,其餘的全部都是送往後方的黑心工廠礦山當牛做馬去了,這挑出來的一萬五千烏思兵,自然各個都是身體強健,作風凶悍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