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換俘(1 / 2)

八十多萬人即便放在擁有火車,飛機和公路的現代社會,要從千裏之外的一地轉運到令一地,也是要頗費一番功夫的,更不用說是現在李錚所在的這個中古世界了,轉運八十萬人的難度不下於大一場大戰役,更不用說一路上可能遇上沙塵暴,冰雹等自然災害,還有各種疫病的威脅,其真正的難度肯定是比打一場大戰役來的大。

為了將風險減少到最低,盡量減少安西軍的損失,安西和突厥太魯部之間因為有共同利益,倒是在釋放漢人奴隸之事上配合默契,突厥這邊並沒有一股腦的釋放所有的漢人奴隸,而是分成十批,每一批七八萬人,而且為了保證這下戰俘的體力,突厥人還給這些釋放的漢人奴隸中的老弱者配上馬,還殺羊宰牛,給常年吃不到多少葷腥的漢人奴隸們進補。

而安西這邊作為這些漢人的同胞,更是不惜血本,不僅派大量馬匹來迎接,而且也宰殺許多在燕然之戰中繳獲的牛羊,一路上供給肉食,以維持這些漢人奴隸的體力,更是派出軍隊護衛,隨行三千多名軍醫,調集大量帳篷和禦寒的衣物,一路看護保護。

在這樣種種的舉措下,這八十多萬漢民倒是最後大部分都安全抵達了安西,一路上死亡的不到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的不到五千人,對於這個時代的道路狀況,醫療條件來說,真得是一次奇跡了。

當然這麼大規模的人流流動交換,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達成的,即便是安西和突厥太魯部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也是耗費了兩月時間,再加上突厥太魯部集結這些漢人奴隸的時間,一共花了三個多月,雙方才完成這樁交易。

而在這三個月中,李錚和其安西大都護府,已經為即將新到來的同胞規劃好了家園,其實庫思老勸阿史那特勒的話也是沒錯的,如果真的是其它勢力來安置這八十萬漢人奴隸,那麼肯定是要耗盡大量人力物力,短時間內實力大損的。

但可惜的是安西並非是普通勢力,因為李錚有作弊器的存在,所以安西人力物力多的讓人難以想象,就單單是指人多是農人的漢人奴隸分發農具一事,其它的勢力,因為多沒有屬於自己的煉鐵廠,所以鐵料稀少,有足夠的鐵料多選擇作為刀劍盔甲,其下的多少農人還在用著傳了幾輩,很是破爛的農具,有些甚至直接就不是鐵和其它金屬所製的,而是木器或是石器,工作效率何其低下,而對於有多座煉鋼廠,手裏鋼鐵資源豐富的安西來說,卻是可以直接給手下的農人們分發鋼鐵農具,讓他們更為事半功倍。

再說建房之事,雖然李錚沒有未雨綢繆到知道這一次擊敗突厥人後,會用俘虜置換來如此多的漢人同胞,所以也就沒有先在領地內各處建房,但自李錚掌控大權後,從後世來,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的李錚,極為優待工人工匠,在他的主持下,安西統治境內的各類工人工匠數量,提升了十倍不止,而且安西因為多次對外戰爭勝利,掠奪巨量財富,再加上境內工商業繁榮,所以國庫是極為充盈的,可以輕鬆支付的起大規模基礎營建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