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世家中最為明智,看得更深遠的兩家竇家和杜家,之所以在應對安西時擁有完全不同的選擇,一家積極靠攏,不惜以當叛徒身敗名裂的後果,派家族核心子弟去河西與安西溝通,一家則是敬而遠之,隻想保持自家實力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家得到關於安西真實實力的情報不對等。
杜家雖然是更有先見之明,專程派細作深入安西境內去偵查,但杜家運氣不怎麼好,進入河西走廊時,大戰已經結束了,所以他們隻偵查到一些皮毛,根本沒有得以一窺安西軍的全貌,而隻是遠遠的目睹了安西二線材官部隊的,根本就估算不出安西的真實實力,自然是無法將全部的身家都壓到安西身上,孤注一擲的想讓安西獲勝。
而相比之下竇家就是非常幸運的了,竇家雖然沒有專程派細作深入河西走廊去查探,但竇家人卻是非常機緣巧合的碰上張掖河戰役,不僅是得以在遠處得以一窺安西軍雄壯的軍姿,而且還是觀看到安西軍的實戰,看著安西軍是如何猶如猛虎戲羊一般,將二十多萬以南安羌部為首的蠻胡聯軍幹淨利落殲滅的,得到安西軍最為實際的戰力評估,可以提前壓賭注了。
但不論竇家和杜家得到的關於安西軍戰力的情報,是全麵的,還是片麵的,他們都是不會將這個安西軍戰力極強,不好惹的情報拿出來分享給其它關中世家的,因為他們都是包藏禍心,想借安西的手削除異己,尤其是蘇家。
於是在明知安西詳細的竇家和杜家的縱容下,長安堂最後投票以二十一對兩票的高得票率,達成拒絕安西借道輸送流民的請求,並且準備對安西開戰。
關中世家門閥們強硬的拒絕,雖然出乎李錚等安西高層的預料,不明白這些人到底是在發什麼瘋,好好的生意不做,而喜歡打仗,最後李錚和上官桀想來想去,就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關中世家們,已經知道他們與中原世家結盟,所以關中世家們才會那麼不要命。
關中世家們的嚴詞拒絕,並且誓死相博的架勢,雖然讓李錚和上官桀等高層始料未及,但因為安西以往的戰爭經驗豐富,所以倒也是沒有措手不及,安西早就製定了在關中世家拒絕後,對關中世家武力逼迫的計劃,已經提前與親善的隴西軍商議好借道之事,而且也與中原世家們通氣,要求他們在戰爭爆發後為安西取得大義的名分,讓安西即便不能師出有名,但也不能在戰後受到詬病,被指責為擅起戰端的賊寇。
安西已經做好了種種準備,所以幾乎就是在安西特使李智甫被關中世家屈辱的趕走同時,已經進駐靠近扶風郡的天水郡的十萬安西軍就開始開拔,兵分三路攻入扶風郡,此時距離燕然大戰已經過去三月有餘,安西各部已經休養足夠,軍隊補足編製,崩壞的弓弩甲胄,刀槍劍戟也都經過修補,或是直接更換,現在是無比的兵精馬壯,士卒精神飽滿,士氣高昂,在他們的統帥李錚打出的吊民伐罪的口號下,向關中世家們發起迅猛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