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時30分,宣道會的蔡淩雲牧師為母女倆做了祈禱之後,遠學悲泣著將妻子和女兒生前的一些心愛之物分別放在兩人的骨灰盒上,然後撒下了第一捧泥土,冬環、吳稚、吳川和來賓們也依次手捧泥土撒進墓穴,趙晶晶和趙瑩瑩姐妹將她們最喜歡的兩張與雷吟的合影照片,仔細地放在生前好友的骨灰盒旁。

溫莎綠草坪公墓安葬的隻是吳雅和雷吟的一半骨灰,母女倆的另一半骨灰將由遠學親自送回祖國安葬。

108

2000年5月,遠學帶著妻子和女兒的另一半骨灰,飛越太平洋,從加拿大回到中國。當他捧著妻子和女兒的骨灰盒出現在首都機場大樓裏時,受到在京的舅舅劉滋、姨媽劉安和由重慶專程趕到北京的堂哥言蓀等親屬的迎接。

遠學在北京停留一夜之後,即動身返回武漢。在武漢機場,他受到大哥遠宏、大嫂春香,姐姐文珍、姐夫黃應國和侄子慶文、黃輝、黃靜等家人的迎接,然後一行直接前往武昌石門峰陵園為吳雅和雷吟選認墓地。石門峰陵園地處武昌東郊,是武漢最好的陵園之一,不但風景宜人,且距華工僅有半小時車程。在這裏安葬吳雅和雷吟的骨灰,無疑是理想的選擇。

5月18日,即吳雅46歲誕辰的那一天,遠學在大哥遠宏一家和姐姐文珍一家,以及華工杜潤生、劉玉華夫婦,機械學院史鐵林、吳波等親友的陪同下,在石門峰陵園舉行了一個簡樸而莊重的儀式,將妻子和女兒的骨灰安葬在兩個緊鄰的高台墓塋裏。

母女倆終於魂歸故裏。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將近半年,但眾親友似乎仍不能接受母女倆已然辭世的事實,在墓塋前含淚留連,久久不願離去。

安葬妻女之後,遠學根據吳雅生前的願望和華工有關設立“吳雅獎學金”的考慮,將他們這些年在加拿大的積蓄共計10萬加元(約合人民幣65萬元)捐贈給母校,作為獎學金的基金。華工領導和不少師友考慮到他和吳雅母親等將來的生活,曾婉勸他放棄捐贈,而由學校想辦法籌資解決基金問題,但他不改初衷,堅持實現了妻子的這一遺願。他的這一舉動,感動了整個華工校園,也包括曾經對他們有過誤解的人們。

獎學金的對象主要是華工的在讀研究生,每年獎勵5名,在10月的最後一天,由獎學金管委會和華工研究生院共同舉行頒獎儀式,號召大家學習吳雅勤奮嚴謹的求學治學精神。

這樣,吳雅又回到了她所深愛的華工。

兩年之後,同樣是鮮花盛開的5月,在地球另一麵的加拿大溫莎市,遠學、冬環、吳稚作為麥斯中學的貴賓,被該校的師生迎進了學校。該校特地選擇了這個月的最後一天--雷吟誕辰21周年的日子,在此舉行雷吟銅像落成儀式,並正式宣布設立“傑西吟·雷”獎學金。

下麵是麥斯中學的“說明詞”

傑西吟·雷是麥斯中學前所未有的最好的學生之一,各門功課始終位居全班第一,在數學上更是顯示了出眾的才華……

傑西吟·雷,智慧,迷人,謙恭,堅強,難以置信地優秀。她對生活的熱愛從她常有的微笑中溢出。她關心他人的本性使她樂於幫助那些需要她幫助的人。她對人友善,但律己甚嚴。傑西吟·雷在麥斯中學成為學生們希望超越的偶像。

非常遺憾的是,傑西吟·雷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暫,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有如此眾多的同學和員工分享她不平凡的一生。

以一位中年教授的名字命名獎學金,不但在華工的曆史上前所未有,在中國的高教界也鮮有所聞;而以一位外國中學生的名字命名獎學金,不僅在麥斯中學是第一次,在整個加拿大也是空前的!因此這兩件堪稱中加教育史上遙相輝映的世紀佳話,不但在相距萬裏的兩校校園和當地社區中傳為美談,也被兩國的有識之士視為是注定會影響深遠的事件。

銅像揭幕儀式在校圖書館大廳舉行。應邀或自行前來的各界社會人士和雷吟生前的老師和同學出席了儀式。當校長迪米克先生帶著激動而自豪的神情揭開銅像上的紅綢時,大廳裏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