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說一說秦漢時期發生在石家莊的兩大戰役和三個人物。
第一大戰役,是秦朝末年決定秦王朝命運的巨鹿之戰,與之相關的兩個人物是張耳、陳餘。
我們先從石家莊市區東北部的東垣古城說起。
東垣古城位於北二環以北、體育大街兩側,這裏曾經是戰國時期的東垣邑。在秦始皇設置恒山郡的時候,這裏成為恒山郡的治所,即郡城。石家莊市給自己的城市定位“千年古郡,百年新城”。古郡,就要從這裏說起。當時恒山郡的轄域,北達北嶽恒山,就是現在的阜平縣大茂山,南到高邑縣的房子故城,西到太行山,東達衡水。
陳勝、吳廣起義後,河南開封人張耳、陳餘與他們成為患難兄弟、刎頸之交。他們投奔起義軍,請求陳勝讓他們率兵進攻趙地。
結果,陳勝派別人為將軍進攻趙國,他倆心懷不滿,就到了邯鄲。二人極力慫恿武臣為趙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派出大將向西、向北開拓疆土。結果出去的將領們叛變了,其中一個大將李良還襲擊邯鄲,殺了趙王武臣及其官員家眷,占據恒山郡及其以南的趙國地盤,成為秦末首先控製今石家莊一帶的割據勢力。
張耳、陳餘連夜出逃,招收趙王原來的殘部軍隊,招募數萬人,討伐叛逆。李良投降秦軍,引秦軍攻陳餘、張耳。張耳陳餘帶著他們新擁立的趙王逃入平鄉縣城一帶的巨鹿城。秦軍大舉進攻巨鹿,發起了著名的巨鹿之戰。
重兵壓境,是何人突圍救困情比金堅?
危若累卵,刎頸之交又為何袖手旁觀?
破釜沉舟,巨鹿城下誰又能力挽狂瀾?
張耳他們麵對秦軍重兵圍攻,急忙派出信使向各地反秦勢力求援。陳餘冒死出城,引兵北上,占據了石家莊市長安區的恒山郡城東垣,發布檄文,招兵買馬,從恒山郡彙集兵丁數萬人,匆匆南下,駐紮在巨鹿城以北,準備策應巨鹿城。
但是,當他看到秦軍陣營的時候,卻倒吸了一口涼氣,力量懸殊太大了。所以,麵對強大的秦軍陣營,他不敢出兵。
秦國兩員名將對巨鹿城發起反複的猛烈攻擊。巨鹿城形勢危急,張耳多次派人請陳餘出兵,而陳餘卻一直不敢出兵,於是張耳派遣兩員大將夜間闖出圍城,到陳餘營帳中指責陳餘:張丞相與您是刎頸之交,而如今趙王和丞相危在旦夕。您手握重兵,卻不肯相救,何談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啊?
陳餘被指責得麵紅耳赤、無言相對,隻好答應讓這兩個將領率領恒山郡的五千人馬與秦軍交戰。結果是全軍覆沒,兩位將領慘死沙場。
當時秦末起義的領袖人物楚懷王得知張耳等人被圍的消息,決定以楚軍主力五萬人北上救趙,另派劉邦率軍西進武關,直搗鹹陽,拉開了滅秦的戰略格局。
受命北上援救張耳的楚將項羽親自率領楚軍破釜沉舟,與秦軍決一死戰,殲滅秦軍主力,俘虜了秦國大將,坑殺秦軍二十萬,取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自此,集結在趙地的各諸侯軍隊接受項羽統一指揮。
封王歸田,刎頸之交境遇為何判若兩家?
翻雲覆雨,究竟是為利益還是反目仇殺?
足智多謀,劉邦如何將兩冤家納入麾下?
張耳因為在巨鹿之戰中的作為,名聲大振,又隨項羽入關,被封恒山王,住在東垣城裏,後來,以襄國(今邢台市)為都城,改為趙王,控製了趙國的大部地區。
那麼,他的發小、與他是刎頸之交的陳餘結局如何呢?
巨鹿之戰中,張耳指責陳餘“擁兵不發”,兩位昔日好友關係惡化。戰後,張耳始終對陳餘耿耿於懷,當麵質問陳餘自己兩位愛將的下落。陳餘無論怎麼解釋當時的形勢,張耳根本不相信,始終懷疑陳餘殺了自己的兩員大將。陳餘盛怒之下,解下印綬,推給張耳,獨自與他麾下數百人到了河間一帶的湖澤之中以漁獵為生,從此與張耳徹底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