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趙郡李氏多宰相、名人輩出輔大唐(1 / 3)

在唐代的曆史上,趙郡、讚皇人傑地靈,從這兩個地方先後走出了好幾位宰相。

在趙縣縣城西南12千米處,有兩個村子分別叫東封斯和西封斯。在西漢時期,它們是封斯侯國治所,後來成為李氏家族聚居地。據李氏家族唐代名相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誌》記載:“趙郡李氏舊宅,在縣西南二十裏,即後漢、魏以來山東舊族也。”也被稱為“三巷李家”,分為三支:東祖居巷之東,南祖居巷之南,西祖居巷之西。李吉甫還特別指出:“封斯村者,李氏舊塋多在封斯。”

在封斯村北,有一片高大的古墓,俗稱狼疙瘩,清朝後期出土了《李憲墓誌銘》。李憲就是李希宗的父親、北齊皇後李祖娥的祖父。

趙郡李氏包括平棘李氏和讚皇李氏,平棘,就是現在的趙縣。

讚皇縣的許亭村,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但在唐代,卻是天下聞名的宰相村,先後有六人官居宰相,成為大唐的宰相世家。趙郡李氏四位大唐名相分別是李嶠、李絳、李吉甫、李德裕。這幾位宰相和欒城蘇味道不同,他們都很耿直,剛烈不阿,但是他們又各具個性。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位唐朝名相——讚皇李嶠。

讚皇李嶠,字巨山,幼年喪父,孝順母親,是個大孝子和大才子。他十五歲就通曉《五經》,二十歲中進士,在唐朝做過許多大事。

首先,李嶠曾在高宗時監軍平叛。唐高宗派他做嶺南平叛大軍的監軍,他不僅能征善戰,更愛惜民眾生命。為了不殺人,他冒著被殺的危險,親自到叛軍營壘,宣諭特赦,叛者紛紛投降,高宗十分讚賞他,升任他為給事中。在武周時期,李嶠曾經仗義執言,為狄仁傑平反昭雪。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受武則天尊重,但其實狄仁傑也受過冤枉。

武則天改唐為周,豢養男寵和酷吏。其中酷吏來俊臣誣陷狄仁傑等忠臣,羅織罪名要殺了狄仁傑。武則天派李嶠和另一位大臣對狄仁傑案件進行複查。李嶠仗義執言,據實奏列狄仁傑的冤情,請求為狄仁傑平反。

狄仁傑等人雖得救,但李嶠卻因為得罪了來俊臣而受到排擠,被貶為江蘇鎮江司馬。不久,武則天又召他回京擔任鳳閣舍人,負責起草詔命製文,後升遷職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就是宰相。因為唐朝沒有宰相的官名,但有相當於宰相的班子,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周承襲的唐朝官製,改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就是宰相。

武則天之後,唐中宗李顯即位。李嶠先是被貶為四川達州刺史,後又被召回京,封趙國公,再度成為宰相。

剛直不阿,李嶠能否成功製止豔舞表演?

生不逢時,宰相如何卷入皇位承襲爭端?

內憂外患,李絳怎樣效法魏征犯顏直諫?

李嶠對當時朝廷的奢靡之風提出批評,懇請中宗裁減太常樂戶,就是朝廷的歌妓隊伍,以遏製官員的放蕩奢靡之風。有一次,朝廷宴請文武百官,各部爭相獻伎為樂,有的官員竟要上演荒淫的歌妓表演,就是古代的豔舞,唯有李嶠義正詞嚴地予以製止。隻可惜李嶠生不逢時,卷入唐王朝皇位傳承爭端,結果惹了大麻煩,差點丟了性命。原來,唐中宗李顯懦弱無能,朝政大權落到了韋皇後手中,太子被殺,韋皇後專權。710年,唐中宗被韋皇後毒死,韋皇後要做第二個女皇。李嶠為了朝廷穩定,寫了一道密表,建議把玄宗兄弟趕出京城安置,以維護皇權穩定。後來,唐玄宗發動兵變,把韋皇後一派全部消滅。由於從宮中搜出了李嶠的密信,玄宗大怒,要殺李嶠。後來因為有人說情,李嶠被降貶安徽合肥,不久去世,終年七十歲。如果唐玄宗能有李世民的胸懷,重用李嶠,這位皇帝或許不會腐敗到幾乎亡國的地步,也許不會有安史之亂和楊貴妃被賜死的悲劇。可惜,他不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