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唐末五代烽煙起、成德變換大王旗(1 / 3)

這一回,我們著重說說關係到成德軍節度使王鎔生死存亡的三個人物。

這三個人物是控製山西的晉王李克用、後梁皇帝朱溫和幽州節度使李匡威。

先從井陘縣仙台山說起。井陘縣仙台山風景區的小寺村,有一座創建於唐代的護國院。護國院當年建築恢弘,規模宏大,隻是後來幾經破壞,留下的建築不多。

據現存明天啟七年《新建四天王殿碑記》和明正德二年《重修仙台山護國院碑記》記載:唐朝末年,黃巢造反,各地藩鎮乘勢爭權。晉王李克用聽說仙台山有一高僧號敬思和尚,就派人請他到盂縣相會。因敬思禪師預言黃巢起義注定是失敗的結果,晉王對敬思禪師崇信有加,所以敕令把這裏的山林土地,劃撥寺院,不得砍伐,永無稅賦。一批佃農世世代代為護國院耕田育林,長期定居山穀中,形成小寺村。

可見,晉王與石家莊這一帶關係密切。當時的唐王朝剛剛經曆了龐勳起義,已經風雨飄搖,如今又迎來了更大規模的黃巢起義。唐朝隻能依靠藩鎮的兵力鎮壓農民起義,結果,就造成了藩鎮勢力的極度壯大。在剿滅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出現了一批新的強勢藩鎮,尤其在北方,控製河北、河南的梁王朱溫和控製山西的晉王李克用成為最強大的兩大藩鎮勢力。

這個晉王李克用是個什麼人物?

他是唐朝的沙陀部人,別號“李鴉兒”。他通過發動兵變,割據一方。唐朝發兵討伐他,他北逃韃靼部。可是,第二年,黃巢起義爆發,唐廷召李克用出兵鎮壓起義軍。他就率沙陀、韃靼兵攻到關中,把黃巢軍趕出長安,以功授河東節度使,控製山西一帶,不久在河南打敗黃巢主力。唐昭宗時被封晉王。

此後他長期割據山西,與占據汴州的朱溫對峙,連年戰爭不斷。

第二個人物,就是朱溫。

朱溫是安徽碭山縣午溝裏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靠母親做傭人養活他們兄弟。朱溫成人後,和他哥哥都成為招是惹非的混混,鄉間的禍害。

黃巢起義後,朱溫加入起義軍,因為屢立戰功,升為大將。黃巢建立大齊政權以後,朱溫任同州防禦使,相當於那個地方的軍區司令。當官了,他就率軍出征,結果屢戰屢敗,因為怕受譴責,叛變歸降唐朝。唐僖宗委任他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就是保衛皇帝的親軍最高軍銜,賜名朱全忠,讓他率軍鎮壓黃巢起義軍。因為鎮壓有功,他被封為梁王。後來,他殺了唐朝最後一個皇帝,自立為帝建立後梁,成為五代時期第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

李克用對朱溫眼紅,就打著維護唐朝的旗號開始興兵討伐朱溫,與後梁爭雄。

身逢亂世,十歲娃娃因何能坐上節度使帥位?

唇亡齒寒,與王鎔一拍即合的盟友到底是誰?

事與願違,王鎔究竟怎樣陷入重圍節節敗退?

唐末,朱溫與李克用兩大軍事政治勢力集團開始在華北地區爭雄,而當時控製石家莊一帶的成德軍節度使,卻是一個十歲的孩子。這個十歲的少帥將麵臨怎樣的境地呢?

各種政治勢力之間又是如何較量的呢?

前文講過,真定回紇族王家,已經連續四代五人世代承襲,擔任成德軍節度使,第五任節度使王景崇在位九年,進封為常山王,在爆發黃巢起義的兩年後死了。成德軍將士們按照他們一百年中形成的老規矩,擁立王景崇年僅十歲的兒子王鎔承襲成德軍節度使,稱趙王。

在梁、晉兩大集團爭奪河北的戰爭中,雙方都覺得這個十歲的孩子好欺負,王鎔這個十幾歲的少帥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接下來,我們說說與王鎔有關的一場戰爭。交戰雙方,一方是成德軍少帥王鎔和幽州節度使的盟軍,另一方是晉王李克用和他親家的聯軍。這次戰役,居然是王鎔這個十幾歲的小毛孩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