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這個名字。戰國中山國以靈壽為都城。而靈壽這個名字,是因為一種木手杖得名。《本草》說:“石菖蒲一寸九節,產靈壽者佳。”這種木頭產於太行山,堅韌多節,適合做手杖。產於靈壽的最好,據說很有靈氣,能延年益壽。
靈壽也是北宋開國元勳曹彬和他兒子曹瑋、孫女曹皇後的故鄉。曹氏一門,名人輩出。
曹瑋,字寶臣,北宋大將,是曹彬第三子,少年時代就跟隨父親,擔任牙內都虞侯,就是保衛將帥的親軍牙將。
宋真宗繼位後,曹彬病重,向真宗推薦自己兩個兒子曹瑋和曹璨,真宗問兩人哪個更出色,曹彬說曹璨更像自己,但曹瑋更出色。
戴孝出征,靈壽曹瑋因何能夠威震四方?
軍紀嚴明,三千鐵騎怎樣做到鴉雀無聲?
治軍有方,邊境民兵為何甘願拚死沙場?
曹彬死後,西夏犯邊,二十多歲的曹瑋戴孝受命擔任鎮戎軍指揮官率軍出征。他治軍嚴明,賞罰立決,軍法嚴整,而且善於使用密探,對敵方動靜了如指掌,指揮決斷誠如老將。
曹瑋一到邊境,就率軍伏擊西夏戰將,獲得大勝,威名四起。曹瑋又寫信給當地各部落,恩威並施,於是各部落紛紛表示效忠宋朝。為了加強邊防,他令將士們修築堡壘,開挖戰壕,提高防禦西夏騎兵的能力。曹瑋對部隊建設非常重視,禁軍訓練尤為嚴格。
有一次,曹瑋去拜訪一個朋友。朋友很奇怪,曹瑋身為大將,來我家怎麼沒有帶護衛,門外一點動靜也沒有。等到朋友送曹瑋出門時才發現,門外居然有三千鐵甲軍,卻鴉雀無聲,朋友這才知道曹瑋治軍如此有方。
曹瑋特別重視發揮邊境民兵的主人翁精神。他從民兵中招募“弓箭手”,按武功高低分給他們土地,幾乎很少給他們給養。這些人因為有了土地,一旦敵人入侵,事關自己的利益,作戰最為勇猛。
西夏老頭領死了以後,曹瑋上奏朝廷,要乘機剿滅西夏。但西夏新頭領李德明非常狡猾,假意討好宋真宗,真宗也想與他修好,不讓曹瑋出兵,結果喪失了戰機。當時有不少部落歸順了宋朝,但有些宋將怕得罪西夏李德明不敢接納,曹瑋力排眾議,果斷接納歸降,李德明攝於曹瑋威名不敢挑釁。不久曹瑋出兵平定一些割據勢力,使更多部族歸順宋朝。
穩定了西部之後,西南的吐蕃軍事集團開始挑釁,曹瑋麵臨著嚴峻的考驗。當時的西藏,被吐蕃軍事集團控製。北宋與吐蕃、西夏之間關係錯綜複雜,時戰時和。吐蕃族部的李立遵,挾持一位活佛,號令各族部,自封為國相。很快又要求宋廷立他做“讚普”,就是領袖。
曹瑋認為,李立遵野心勃勃,堅決不能答應他。宋廷接受曹瑋建議,拒絕李立遵的無理要求。結果,李立遵招兵買馬。曹瑋積極備戰,並上書朝廷要求增兵,真宗誤以為曹瑋畏敵,準備派人換了他,一位要臣勸說:“曹瑋乃是名將,要求增兵說明他對局勢有著清醒的認識,應該立即調撥。”
果然,不久李立遵率兵進攻宋軍。曹瑋以逸待勞,帶領六千名騎兵設下埋伏。曹瑋來到陣前,看到吐蕃一名將領正在策馬跑來跑去,指揮列陣。曹瑋當即派出最善射箭的部將李超:“我給你撥一百名騎兵,你一定要射殺這個敵將,如果失敗,你提頭來見我。”李超帶領騎兵飛也似的殺向敵人。在接近敵陣的時候,一百名騎兵突然向左右分開,李超中間殺出,一箭命中,敵將當即斃命。吐蕃軍陣頓時大亂,曹瑋抓住戰機,身先士卒帶領騎兵從後方攻擊吐蕃軍隊,李立遵所率吐蕃軍隊一下子就被宋軍衝垮了,死傷一萬多人,宋軍追奔二十裏,繳獲輜重牛馬無數。此戰,曹瑋以少勝多,獲得了輝煌的勝利。真宗得到捷報,賞賜曹瑋金帶、錦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