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井陘煤礦風雲起、直隸貪官爭私利(1 / 2)

在井陘礦務局的大院裏,保留著許多經典的德國式建築,尤其是礦務局辦公大樓,創建於1906年,不僅外觀是德國建築風格,裏麵的陳設也具有濃鬱的德意誌風格。那麼,為什麼地處深山的井陘煤礦,會保留著這麼多德國式建築呢?這要從井陘煤礦開采的曆史說起。

井陘縣煤藏豐富,它的開發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而且在北宋的官方文獻中清晰記載,宋朝在這裏設置“真定府石炭務”,管理煤炭的開采。這種石炭的開采,在中國古代冶煉、鑄造、陶瓷等手工業領域引發了劃時代的革命。因為自從有了石炭,就逐漸結束了燒木炭的曆史,開創了煤炭做燃料的新紀元。

到明清時期,出現了眾多的采煤小窯。

煤炭采掘成為井陘縣的一大產業。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出現了近代大機器工業,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煤炭產業,就像今天的石油一樣,成為最盈利的行業之一。原來小生產的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需求,於是出現了較大的長年挖煤的民窯。

井陘煤礦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興建起來的。

張鳳起,井陘南正村人,讀過兩年私塾,經常來往於正定,去過保定、天津,算是村裏有見識的人。他從正定獲知清政府要修建盧溝橋到漢口的鐵路,經過正定,他立刻把鐵路和他家鄉的小窯煤聯係了起來,一眼看到了這個發財的機會。

1898年正月,張鳳起找人看了風水,勘察了礦脈,購買了橫西村馬會廷家土地十八畝,籌辦橫西煤礦,經過逐級上報,呈請當時直隸總督李鴻章批準,給他發了開采證。

然而,因為缺少科學的設計和規劃,工藝落後,第二年,因資金匱乏,煤礦半途停工。

張鳳起心想,要多出煤,就得用洋設備,要買洋設備,必須有大錢。但是他沒錢,他認識的井陘的財主們也沒有大錢。於是張鳳起就想起當時時髦的詞,“招商引資”,張鳳起想到了洋人。

招商引資,張鳳起將如何結識德國人?

巨額款項,漢納根怎樣籌措五萬白銀?

申請開礦,路礦總局卻為何遲遲不準?

當時,天津有洋人的租界,張鳳起就到了近代開放的大商埠天津,好不容易通過關係認識了一個洋人。

這個洋人叫漢納根(1855-1925),德國貴族後裔。混到了陸軍大尉,1879年由清朝駐柏林公使館聘請來華,在天津任清軍的軍事教官,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副官,給黎元洪等北洋人物講過課。不久,他被清政府天津海關稅務司英籍德國人德璀琳看上了,娶了德璀琳的長女,成了德璀琳的乘龍快婿。被李鴻章邀請主持設計和建造旅順口軍港和大連灣、威海衛的炮台。

不久,應李鴻章聘請以花翎總兵銜,到北洋水師充總教習兼副提督,成了水師丁汝昌的副手。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漢納根與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旗艦定遠指揮作戰。海戰結果,北洋水師損失軍艦五艘,死傷官兵八百餘人。日本艦隊也遭到重創。清軍水師慘敗,鄧世昌、劉步蟾等將領犧牲,漢納根卻得到清廷諭旨嘉獎,10月9日清政府以“洋員漢納根在海軍當差,教練有方,此次大東溝之戰,奮勇效力,深堪嘉獎。加恩賞給二等第一寶星,以示鼓勵”,後又賞加雙眼花翎提督銜。

海戰後,漢納根建議清政府向智利、德國、英國購買快船和武器。但因清政府資金等多種原因,漢納根的建議未能實現,於是他告別北洋水師。

他跑到德璀琳門下說,大清軍隊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我可不願陪他們送死,還是想方法找個發財的門路。德璀琳說:“咱們可以利用與大清朝的關係,開辦煤礦,名利雙收。”於是,漢納根通過李鴻章拜見慈禧太後,請求開礦事宜。慈禧滿口允許,並麵諭李鴻章盡力給予方便。

1899年,四十四歲的漢納根聽說井陘的一個地主到天津招商引資,就跟張鳳起見了麵,並跟張鳳起到井陘實地考察。看見當地小煤窯每天都能多少挖出煤來,漢納根相信隻要深挖洞,使用大機器,就能多出煤。於是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十月三十日跟張風簽訂合同十二條,漢納根出銀五萬兩,張鳳起出地十八畝,雙方各占一半股份,興辦井陘縣橫西村煤礦公司。

當時的五萬兩,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漢納根除了個人出資,還把德華銀行拉了進來,做他的後盾。這時候,開礦權的審批已經收歸朝廷,漢納根和張鳳起把開礦合同和申報材料上報井陘縣署和德國領事館,轉呈清政府路礦總局。路礦總局遲遲不給批複,路礦總局屢次駁回申請的理由很荒唐:“原申請沒有提洋人入股之事。”

盡管漢納根多次說明自己入股的資金來源就是洋人股份,但路礦總局就是一拖再拖。

中間趕上庚子事變,清朝政府被八國聯軍打得暈頭轉向,政務癱瘓,直到《辛醜條約》之後,漢納根才繼續運作開礦。到1902年4月,經清政府官僚機構的左批右審,才準限十個月內,“查勘礦苗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