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的華瑩山南麓,嘉陵江和長江的彙合處,正所謂“左挾右帶,控馭便捷”,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是長江上遊的經濟文化中心,我國西南的最大城市,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獨特的山城風貌,還有“霧都”景色。
曆史悠久的古城
重慶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前12世紀,重慶就是巴國的都城。據史書記載:“武王克商,封支庶於巴。”相傳,周武王伐紂時,巴人參加了戰鬥,由於作戰勇敢,並建有戰功,遂封為巴國。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在這裏設立了巴郡。隋朝開皇元年(581年),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改巴郡為渝州,故重慶簡稱為渝。李白的“夜發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詩句,就是指的這裏。宋光宗趙惇在繼帝位之前曾受封為恭王(讓蜀人恭服的意思),鎮守渝州,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繼孝宗當了皇帝,認為是“雙重喜慶”,便將他封王的地方渝州改名重慶,沿用至今。
重慶地理條件奇特,素以山城著稱於世,重慶人對自己城市的概括是“兩江夾一城”。北麵嘉陵江,東麵、南麵是長江,城市形如半島。兩江把重慶辟為三塊,即江北、南岸、市中心三區,跨越兩江的三座大橋,又把城市連為一體。從高處俯瞰,長江和嘉陵江,宛若兩隻臂膀,雙手捧著重慶這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唐代詩人李商隱曾用“千裏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玉蘭”的詩句,來讚美這裏的山山水水。兩江之水,宛如銀帶,流經城區。四周蒼山,好似屏障,環立山城。
重慶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山城。市中心最高處海拔4伸米,最低處海拔168米,在直徑不過幾千米的市區內,相對落差競達232米。因此,整個城市起伏於山巒之中。黃昏時分,登上批杷山公園的兩江亭,烏金西墜,彩霧紛呈;遠望城郭,雄偉壯觀,屹立江畔,依山傍水;漫漫暮靄當中,樓台亭閣,鱗次櫛比,城中街巷道路,沿江盤山,迂回相通,蜿蜒起伏,猶如遊龍。
山城重慶的夜景令人心醉。夜幕徐徐降臨,涼風習習撣麵,繁星在夜空中閃爍,江麵上水氣籠罩,8座山城燈火群煌,山上山下,上下層疊,與江中倒影融為一體,宛若群星閃爍,真是人間天上。無論是站在鵝嶺公園的最高點,還是在枇杷山公園或南岸的最離點,俯皦山城,眼下的燈海,因樓群的眾多林立,因山巒的起伏而有波浪,燈海如繁星,閃爍其間,令人眼花繚亂。
市郊有南山、真武山、縉雲山等山脈,茂林修竹,終年如黛。重慶就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城以山秀聞名,山以城美見長。
“城郭大都依壁岸,人率一半住煙嵐。”山城索有“霧都”之稱。重慶的霧如夏天的雨,說來就來,說收就收。有時北城濛濛家家霧,南城無霧戶戶明。有時靜如一泓乳水,有時動如一江急流;有時淡似亮亮的輕紗,有時濃似暗暗的黑夜。一年四季,這裏幾乎都有縷縷輕霧從高樓大廈旁冉冉升起,又從寬街窄巷中侵侵消失。如雨的霧濕了江麵上的遊帆,如霧的雨濕了山腰上的綠蔭。霧使山城的花樹樓台多了份孩提的天真,霧使山城的山水風景多了份少女的情韻。霧中的山城似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淡墨畫。
此外,重慶也是我國的“三大火爐”之一。盛夏,長江沿岸的重慶、武漢、南京驕陽似火,酷署難當,人稱這三座城市為“三大火爐”。形成夏天氣溫特高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這些城市所處緯度均在北瑋30。附近,每年“梅雨”之後,常受西太平洋豳熱帶高壓控製,氣溫升高,降水少,形成“伏旱”。這段時期,地麵溫度平均達50~55度,有少數時間達65”~70度,地麵將太陽輻射的短波光變成長波熱不斷地向大氣輻射,使大氣增溫。其二,城市距海較遠,基本上不能得到海風調節。其三,城市坐落於長江流域河穀地帶,這種地勢不利於熱擴散,而且夏季風越過江南丘陵後在這裏下沉,空氣下沉可增溫。
山城重慶,有山有水,是個遊覽的好地方。市內有鵝嶺公園、枇杷山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和動物園等,其中最為吸引遊人的,要算重慶的溫泉公園。
鵝嶺公園內,以古香古色的盆景著稱。這裏有各色各樣的盆景,人們可以在咫尺之地看到盤根錯節、曆經風霜的老樹,蒼勁挺拔,老幹虯枝的鬆柏,有花,有草,萬紫千紅,一年四季爭芳鬥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