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處我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離原的西南部。北界昆侖山、唐古拉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青海毗鄰,東隔金沙江和四川相望,東南與雲南山水相連,西麵是克什米爾地區,南麵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鑭甸等國接壤。國塊線長達2500多千米。土地麵積120多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土地麵積的1/8。
沒有到過西藏的人,對祖國的這塊土地總感到有點“神秘”。其實,西藏是一塊寶地一一天是那麼藍;地是那麼遼闊;人是那麼勘勞、純樸、可親。在“世界屋脊”上,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世界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有世界最高的大湖納木銪,有世界環境汙染最輕的城市拉薩。在那裏有銀雕玉琢觳的冰峰雪嶺,有綠茵如碧,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山川如畫的“江南”風光;有蕉、桔滿枝頭的亞熱帶景色,有極其豐富的水力資源;也有全國知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
揭開神秘的麵紗
在世界地圖上,你會看到在亞洲大陸的南部,有一塊顔色桔黃,形似駝鳥的土地,這就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球上地勢最高、最年輕,被人們嗆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人稱它為“高原上的高原”。
西藏的神秘,有一半要歸功於她多姿多彩的地貌。在這12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綿亙著世界最著名的山脈一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也鑲嵌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一納木錯,雪峰皚皚,冰川凜凜,構成壯麗的高原景觀。西藏的山變化多樣,雄奇的,俊秀的,險峻的,細膩的,粗獷的,無論喜歡哪種類型,在這裏你都會找到自己心儀的那座。
從飛機上看,這些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幾乎全堆在西藏這片土地上,大小山峰重疊彙聚,似乎沒有一塊寬廣平坦的地方。拉薩河穀可算是西藏最大的平原,但除去留作城市建設的土地,再也擠不出修建機場的地方,於是,它不得不修築在距拉薩100多千米以外的雅魯藏布江畔。
這裏的山真多,也真高啊!舉世聞名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希夏邦馬峰8012米。這裏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11座之多。一些海拔較低的山峰,冬天自然也是銀裝素裹。可是,人夏後它們就披上盛裝,各顯風采了,藏東的山蒼翠碧綠,藏北的山蒼黃一片,山南和拉薩的山深紫色,日喀則一帶的山暗紅色,而易貢的山則是黑褐色。而七八千米以上的山峰,則終年積雪。它們以其高大的身軀,抵擋住酷熱嚴寒的氣流,以至在這平均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可以嗅到大理菊、格桑花、茉莉的芳香,可以嚐到番茄、黃瓜、青椒的鮮美。
在這塊地球最高的土地上,竟然有大小湖泊430多個,可謂世界一奇。藏北的納北湖、奇林湖,喜馬拉雅山北麓山間盆地裏的羊卓雍湖、珀莫湖是全國最著名的湖泊。其中納木湖、奇林湖的麵積可與太湖相媲美;四季不結冰的羊卓雍湖,麵積也不小。另外,“水鳥王國”斑公湖,湖麵上常有由群鳥聚集組成的“城鎮”,十分熱鬧。這些灰鸛、野鴨、海鷗一類的水鳥,有灰的、花的、紅的和白色的羽毛,映出一片片斑斕的色彩。當遊客驚起群鳥時,湖麵上立刻升起一張天幕,遮天蔽日。
在西藏高原東部和南部邊緣一帶,眾多的河流好像一把把利劍,劈開崇山峻嶺,形成了一條條大大小小的峽穀,使西藏成為世界上峽穀最多的地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雅魯藏布江大峽穀、藏東“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峽穀。1994年4月17日,我國新華通訊社發布了一條引起世人注目的消息:“深達約5382米的雅魯藏布江大峽穀是世界上最深的峽穀。從此,過去曾先後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峽穀的深達2133米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穀、深達3200米的秘魯科爾卡大峽穀將退居次要地位……”
在西藏高原上,因為海拔高,所以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長期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初到西藏時,常會出現“離山反應”,如出現氣哦、心跳、胸悶、頭暈、惡心、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症狀。離原之城拉薩市,海拔5658米,空氣密度是810克立方米,年平均氣壓652毫巴,分別是平原地區的62.64%、64.35%,比平原地區約低1/3。但由於離原上空氣稀薄,含塵量少,進明度高,所以離原天空碧藍,在朵朵白雲的襯托下,景色格外豔麵。
另外,由於南來曖濕氣流受到離山阻鵰,造成本區少陰雨,多晴天,日照豐富,太陽輾射強度大,所以拉薩有“日光城”之稱。
西藏曆史文化悠久,具有燦爛解煌的古代文化。自佛教傳入後,西藏有寺廟2700多座,在這個不足200萬人口的土地上,钃嘛寺院的數量卻多得如此驚人,幾乎村村有寺。拉薩是一個約10萬人口的城市,現有中外知名的大寺5座,其總麵積比半個市區還大。如果把這5個寺裏的佛像加在一起,其數量恐怕比拉薩的人口還要多。而江孜白居寺裏的白塔,是不可多得的勝跡,一向被譽為“十萬佛塔”。西藏的轎嘛寺院,自無、明以來,逐漸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以至軍事的中心,這裏彙集了眾多的珍寶、文物、經卷、壁畫以及建築等,足以稱作是一個綜合博物館。參觀過喇嘛廟的人會異口同聲地說,西藏曆史文化的精華似乎都集中到這裏了。
西藏基本上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近200萬人口中,藏族占90%左右,其次是門巴、珞巴、夏爾巴人、倕人、漢、回等。漢族在這裏成了少數民族。藏族是個篤信宗教的民族,據說這裏的孩子出生後所出的第一趟門就是由父母抱著去寺廟拜供;以求賜福,從此這一生也就皈依佛教了。
藏傳佛教的特點是對地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參與,而其活佛轉世製度,也是國內外的其他佛教所沒有的。一個大活佛鬪寂後,由其弟子選定一名幼童,經認定是前一輩的化身,就是活佛轉世。西藏的名稱,在我國曆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唐、宋時代稱“吐蕃”;元、明時代稱“烏斯藏”;清朝始稱今名西藏。“西藏”一名是漢藏兩種語言結合的產物。“西”字是漢語,表示西藏這塊地方在祖國的西部。“藏”字是藏語,就是“衛藏”(亦即烏斯藏),去了“衛”(烏斯)字,留下“藏”字,加上“西”字,就是“西藏”了。
現在的西藏分5個行政區,即那曲、昌都、山南、日喀則、阿裏地區。兩個市,即拉薩市,日喀則市。地區和市下屬71個縣,另外還有4個縣級行政區劃單元。
日光城拉薩巡禮
拉薩,藏語即聖地、佛地,是佛和神居住的地方。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海拔37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周圍群山環抱,寺廟古跡眾多,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由於拉薩全年無霜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故有“日光城”之稱。
拉薩曆史悠久,具有1300多年的曆史,是我國一座曆史文化名城。秦漢時屬古羌,漢至唐、宋為吐蕃之地。拉薩地處拉薩平原中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7世紀以前,這裏叫臥馬塘,是蘇毗部落管轄的放牧場。後來偏居雅魯藏布江南岸雅隆河穀的吐蕃王朝崛起。鬆讚幹布繼承讚普(藏王)位後,完成了統一西藏大業。於633年遷到這裏。
提起拉薩的建設,還得從文成公主說起。634年,鬆讚幹布派使者到唐朝送禮品,請求通婚,以黃金5000兩及珍寶數百件作聘禮,唐太宗允許文成公主前往吐蕃。641年,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公主帶了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佛經、各種飾物作為嫁妝。唐王還給她各種食物、飲料、錦緞、史書、建築工藝著作、醫方(可治404種病)、醫書、種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