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按摩曆史悠久,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普遍存於各大古文明中的一種育兒藝術。埃及古老的醫學經典裏就有利用按摩來治療嬰幼兒哭鬧不止的記載;印度最早的醫學典籍中也列舉了很多利用按摩幫助患兒恢複健康的事例;而哥倫比亞人更是受袋鼠哺育法的影響,把嬰兒直立著包裹在母親胸前的衣服中,和母親形成親密的肌膚接觸,結果發現,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嬰兒睡得更熟、更香、更少哭鬧,學步也較其他嬰兒要早。墨西哥人也經常會用按摩的方式治療嬰幼兒的腹脹、便秘、消化不良、腹瀉及嘔吐等症,效果均非常顯著。
嬰幼兒按摩在中醫學中曆史悠久
在中國,嬰幼兒按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嬰幼兒按摩學是研究嬰幼兒生長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門科學。它屬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曆史悠久,源遠流長。
早在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風寒。”唐代另一部醫學巨著《外台秘要》也提到:“嬰幼兒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兒頭及脊驗。”可見,那時的人們就知道運用按摩來治療嬰幼兒疾病。
到了明清時期,嬰幼兒按摩形成了獨特的體係,大量的專著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如熊應雄的《小兒推拿廣義》、駱如龍的《幼科推拿秘書》、周於藩的《小兒推拿秘訣》和徐謙光的《推拿三字經》等。
中醫的嬰幼兒按摩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特定的手法和穴位進行治療,其按摩的對象是指1周歲以內的嬰兒以及1~6周歲的幼童,特別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嬰幼兒生理和病理的特點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且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此,嬰幼兒按摩也就有別於成人按摩,諸如按摩手法、常用穴位、常見疾病、按摩適應證、禁忌證等都有自身的特點。周於藩著《小兒推拿秘訣》一書較係統地敘述了按摩的治療方法。“特定穴位”的操作主要靠推法,因嬰幼兒不能與醫者合作,必須以拿法固定其嬰幼兒被操作的肢體和部位,以便順利地進行治療操作。對嬰幼兒的這種治療手段,稱“嬰幼兒推拿”,還可稱為嬰幼兒按摩、嬰幼兒推拿按摩、嬰幼兒按摩療法等。
按摩由治療成人疾病逐漸發展到治療嬰幼兒疾病,為後世嬰幼兒按摩療法奠定了基礎。在當時有很多這方麵的專著及經驗總結,最早的嬰幼兒按摩專著是《針灸大成》中的《按摩經》。明清時期的嬰幼兒按摩著作在整個按摩文獻中占重要地位,在當時的兒科著作中有相當大的比重。隨著社會和科學的不斷進步,嬰幼兒按摩也必將日臻完善,並為人類醫療保健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嬰幼兒按摩為什麼會被現代醫學重視
現代醫學中的嬰幼兒按摩是指醫護人員或父母對嬰幼兒特定部位肌膚施以一定手法和規則、輕柔的愛撫。經臨床實驗證明,適當的撫觸和按摩可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溝通和交流,從而提高嬰幼兒的情商,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客觀環境。嬰幼兒按摩除了具有增加體重、促進吸收的作用之外,還具有以下作用與好處。
降低壓力,增強免疫力
不管是早產兒還是新生兒,在接受正規的按摩之後,唾液、血液、尿液中的“壓力激素”都會明顯減少。“壓力激素”是人在麵臨危險時產生的激素,在壓力激素產生的同時,為了積累足夠的能量,人體免疫功能會被抑製。所以經常為嬰幼兒按摩可以提高他們的免疫力,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促進嬰幼兒生理發育
能經常接受父母按摩的嬰幼兒,數學運算的能力普遍增強,錯誤的概率比沒有接受按摩之前下降了50%,速度翻了一番。且腸胃蠕動也很正常,極少有便秘的情況發生。其他的例如眼睛追隨運動、手指運動、聽覺反應等也明顯靈活了許多。
促使嬰幼兒安然入睡
專家告訴我們,經常接受按摩的嬰幼兒無休止哭鬧的情況比較少見,夜間也比較容易入睡。在現今社會,嬰幼兒按摩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護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