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運動係統保健按摩,促進寶寶 身體全麵協調發育(1 / 2)

指腕關節保健,強壯指腕預防損傷

指腕關節是人體平時使用最多的關節,十分靈活。它的正常活動幅度為:內收30°~40°,外展15°~20°,背伸30°~60°,掌屈50°~60°。嬰幼兒經常打鬧玩耍,指腕關節易發生外傷或勞損,家長可對其做一些保健按摩,以防止指腕關節損傷。

按摩方法

●嬰幼兒取坐位或仰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1.揉指間關節

按摩者用多指輕揉嬰幼兒的指間關節約10遍。

2.腕關節屈伸並旋轉

按摩者拿住嬰幼兒手指遠端做腕關節的屈伸運動和旋轉運動數次。

3.點揉五指節

按摩者點揉手部腧穴五指節。重點在指間關節背麵。

4.點揉一窩風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腕部腧穴一窩風(手背腕橫紋正中)。

5.點揉總筋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腕部腧穴總筋(掌後腕橫紋中點)。

6.搓上肢

按摩者以兩手夾住嬰幼兒上肢,快速從其前臂搓至手部。

7.點揉陽池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腕部腧穴陽池(腕背橫紋中)。

8.點揉內勞宮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心部的腧穴內勞宮(掌心中央)。

9.點揉外勞宮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背部的腧穴外勞宮(掌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

10.點揉上馬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腕部腧穴上馬(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關節後凹陷中)。

11.點揉精寧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背部腧穴精寧(手背第四、第五掌骨歧縫間)。

12.點揉威靈

按摩者點揉嬰幼兒手背部腧穴威靈(手背第二、三掌骨交接凹陷中)。

13.分推大橫紋

按摩者於嬰幼兒大橫紋上分合陰陽。

14.按揉腕部

按摩者按揉嬰幼兒指腕部肌肉數遍。

肩關節保健,讓身體運動靈活而穩固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一個關節,由肱骨頭、肩關節盂組成。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是:外展90°,內收時肘部可達身體中線;屈伸45°~90°;內旋70°~90°;上舉180°。它屬於大運動範疇,正因為肩關節的活動範圍大,且關節囊鬆弛,穩固性最差,所以常易損傷。對嬰幼兒肩關節的保護可以通過一些按摩保健手法。

按摩方法

●嬰幼兒可在家長懷中或取坐位,施行以下手法

1.按揉肩胛部

按摩者拿揉嬰幼兒上臂,拿捏並按揉肩胛部肌肉。

2.按揉肩井

按摩者以拇指點按揉嬰幼兒肩井(肩上大筋)。

3.按揉天宗

按摩者以拇指點按揉嬰幼兒天宗(肩胛骨岡下窩中央)。

4.肩關節內旋

令嬰幼兒屈肘,按摩者一手捏拿嬰幼兒肩部,另一手捏拿其肘關節,並做內旋活動。

5.肩關節外旋

令嬰幼兒屈肘,按摩者一手捏拿嬰幼兒肩部,另一手捏拿其肘關節,並做外旋活動。

6.搓肩部

按摩者用雙手掌夾住嬰幼兒肩關節,反複搓動直到肩部發熱為止。

脊柱保健,從小練就挺拔身姿

脊柱亦稱“脊梁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接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正常脊柱有四個彎曲部位,稱為生理彎曲,即頸椎稍向前凸、胸椎稍向後凸、腰椎有較明顯的前凸、骶椎有較大的後凸。嬰幼兒脊柱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常因坐姿不良而出現脊柱側彎、雙肩不對稱等畸形。家長除了平時注意糾正孩子的不良坐姿外,也可以采用一些保健按摩方法,預防脊柱畸形的發生。由於嬰幼兒的脊柱對身體結構的影響較大,故對脊柱的保健非常重要。

按摩方法

●嬰幼兒取坐位或俯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1.推脊柱

全掌或食、中二指推脊柱。

2.按揉脊柱

按揉脊柱數遍。

3.按揉肺俞

按摩者用食、中二指端在嬰幼兒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上回環揉50~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