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驟然被打斷了。
“我替你尋訪大夫,四處問醫,連帶著全府上下,都為了這件事上心。你哥哥我都沒放棄,你憑什麼敢說如此灰心之言?”四爺冷聲喝道,“瞻前顧後,還是不是大丈夫所為?!”
十三何時被他這般罵過,當即愣在了原地。
四爺盯著他:“這是年側福晉的兄長年希堯所製。我著人檢測過了,成分都是上佳中的上佳,用不用,那是你的事。”
說著,把陶罐往十三手裏一塞,便讓張起麟送客。
張起麟大氣不敢喘上一聲,十三爺捏著陶罐,久久沒有動作。
半晌,十三眼眶發紅,低聲念叨:“大丈夫不必瞻前顧後,即便失敗了也沒關係……”
“好。”他抬起頭,叫了聲四哥,“我願意一試。”
就算為了承小四嫂和她兄長的情!
……
遠在直隸的年希堯打了個噴嚏,繞梁不絕的琴音停了下來。
他看著三十出頭,五官溫潤,氣度如水,撒開手,若有所思望著膝上的古琴。
恐怕是著涼了。
夫人齊佳氏前些天來信,言明年嬌受了欺負,年希堯原本不想當官的心更濃了幾分,若不是下屬苦苦哀求,他想當場把官印一掛,直奔京城。
如今又著了涼……不過不影響寫詩,不過思緒有些遲鈍而已。
他已經連夜寫了三首,而今撫琴尋找靈感,年希堯算了算,他今日統共能完成七八首詩,寄回去給妹妹用。
與此同時,象征天下至尊的紫禁城乾清宮,康熙皇帝打開了年羹堯的密折。
隻有貼身伺候萬歲爺的人知曉,四川巡撫年羹堯每月都會送來一道快馬加鞭的密折,說是密折,實則稱書信更為恰當。
裏頭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夾雜著忠君愛國之言,然而萬歲爺愛看,覺得這不是蒜皮小事,而是臣子的忠心。
密折依舊洋洋灑灑上千字,其中不起眼的幾句話,卻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年羹堯說他路過一個雜耍攤的時候,看到了正在表演的三兄妹,三人感情深厚,默契十足,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兄長和小妹。
兄長博學多才,興趣廣泛,是個真正的君子,至於小妹……小妹從小勸誡他要謙遜,要謹慎,不可鼻孔朝天,更不可傲慢無禮,入朝為官之後,小妹的勸誡就更頻繁了。
“嗯?”康熙樂了,“亮工這寫的是什麼。滿朝誰人不知他年羹堯最是謹慎謙虛,難不成都是老四的側福晉所教?”
不怪康熙印象深刻,年羹堯的妹妹嫁給四兒子做側福晉,是他親自指的婚。他點頭:“就當真的好了,年氏自小便能勸誡兄長,不錯。”
大太監李德全笑眯眯在旁聽著,聞言目光微凝,想了想道:“萬歲爺……”
康熙擺擺手,讓他說。
也賴這份密折上得巧,李德全躬身,講了年側福晉進宮那日,慈寧宮中發生的事。
按理這隻是件小事,萬歲爺日理萬機,哪有心思聽後宮大大小小的爭端,何況太後是萬歲爺的嫡母,為孝道,萬歲爺也不會拂了她的臉麵。
現在不一樣了,年側福晉得了萬歲爺的親口誇讚!就算是個玩笑,那也不能等閑視之。
康熙聽罷,皺起了眉。
翌日,康熙前去給太後請安的時候,輕描淡寫提起此事:“……還是由皇額娘傳達幾句,朕總不好開口。她一個貝勒福晉,去為難親王側福晉,誰教的規矩?老八也該管束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