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1 / 3)

因為那震撼的、顛覆他們三觀的一幕,蘇支書和劉春芳的精神勝利法徹底失去效果,最後的希望全放在了老二身上,祈禱他今後可以近水樓台的搞破壞,攪黃這門不匹配的婚事。

可惜老二也不是萬能的,他跟他們一樣,有的時候同樣鞭長莫及、無能為力。

就像現在。

距離蘇小美衣錦回鄉已經有十來天了,這期間她想要熱鬧和吹捧都得到了,場麵甚至比她預料的更為轟動,在如此忙碌的秋收時節,愛湊熱鬧的親朋好友都能登門慶賀好幾回了。她和蘇二哥湊在一起的升學宴,也在幾l天前圓滿完成,來自清北和外國語的錄取書,其含金量實在太大,以至於這場盛會的規模遠超許多人的婚禮,不僅現場吃出了傳說中流水席的既視感,就連賓客的身份也足夠他們扒個三天三夜了。

最重量級的來賓謝先生和小少爺不多說,在鄉親們心裏他們就像天邊的雲,站得太高太遠,實在摸不著邊,還是他們本地大人物們更有講頭,比如說青陽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們,鎮裏的書記和鎮長,以及他們熟悉的派出所蘇公安,和不熟悉的縣領導跟電視台記者。

書記和鎮長公安校長這些人物的捧場,已經讓鄉親們咋舌了,沒想到還有縣裏的領導,據說還是教育局的一把手親自帶隊,更叫人目瞪口呆的是領導們不僅肯賞臉,也沒有空著手,帶來了各自單位給兄妹倆準備的獎學金。

是的,兄妹倆都得了獎學金。

本來蘇小美這個外國語是夠不上的,鎮裏可能還重視些,鄉下難得培養出一個本科生,學校也會盡量說服鎮裏領導,湊個一兩百的獎學金以示鼓勵,但放眼每年再差也能考上幾l個本科甚至重點的縣裏,一個外國語,還犯不著他們眼巴巴的下來送獎勵。

蘇小美不值得,蘇振華值得,他是今年唯一一個被清北錄取的,是他們單位的重要工作成果,得到消息的領導們,很快跟熟悉考生家中情況的青陽中學校長取得聯係,敲定了參加升學宴的行程。

有了清北光環的加持,蘇小美收到的錄取書也顯得金光閃閃起來,雙胞胎齊齊考上名牌大學本就罕見,放在古代叫一門雙進士的榮耀,如今也是他們教育工作認真有效的體現,所以教育局不僅大手筆的給蘇振華準備了一千元的獎學金,也象征性給她準備了五百元。

說起來,蘇小美檔案裏還有縣局頒發的見義勇為獎章,也算國家認證的品學兼優,這獎學金給她也不算過分。

上行下效,得知縣裏分別準備了一千和五百元的獎學金,鎮裏立刻提高標準,分別給兄妹倆準備了五百和三百。

連青陽中學這次都不蹭鎮裏的順風車,難得獨立行走了一回,給他們學校近幾l年最優秀的兩位學生各準備了一百元的獎學金。

這些從天而降的獎學金,不僅讓當事人喜出望外,圍觀的鄉親們也都被狠狠震撼到了,其中更是以蘭溪村的村民感受最深,原來支書天天說的讓孩子們讀書改變命運,是這種改變法啊,支書家兩個

兒女才考上大學,不僅就能跟領導們談笑風生,還原地就發家致富了——兄妹倆一頓飯功夫總共賺了高達數千元的獎金,這是多少成年人都賺不到的,兩個半大孩子卻能輕而易舉達成,鄉親們已經能想象到他們畢業後錢途有多無量了。

總之,這場升學宴從規模到賓客的身份,以及現場發生的樁樁大事件,都足夠讓它占領方圓十裏鄉親們的討論榜,甚至未來幾l年內都不缺話題度。

當然繁華總有落幕的時候,盛大的升學宴過後,這兩天來村裏甚至他們家打卡圍觀的人越來越少,謝容笙也適時的提出近日準備返京。

蘇支書已有預料,但還是想試著挽留一下,“謝先生日理萬機的,能抽空陪我們小美回來一趟,已經很難得了,我們也知道不好多留,以免耽誤您的工作。不過小美他們才拿到錄取書,開學至少還有一個月呢,多住幾l天也無妨,小凜也一起留下,正好過一過鄉下的暑假?”

劉春芳也迫不及待的附和道:“是啊,小虎就跟小美在家多住一陣子唄,我看這孩子這次回來開朗多了,正好跟村裏的孩子們多出去跑跑跳跳,對身體也好。”

夫妻倆生怕謝容笙出於對外甥的顧慮而反對,話裏話外都透露著小少爺已經不是第一次在他們家生活,他跟著蘇小美一定能如魚得水、吃嘛嘛香,謝先生你就放心大膽回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