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專業前幾的學霸,但他可是在高手如雲的名校啊,這個學霸的含金量早已超過他妹了。
但隻要一想到蘇小美如今都能學業事業兩手抓,蘇二哥就坐不住了,經過一天繁重學習的身子突然精神煥發,開始尋求搞副業搞錢的機會。
憑借亮眼的成績,和不錯的交際能力,他
才對外透露出兼職的意思,立刻就有本地同學給介紹家教工作了。
有錢人家的孩子,待遇相當可觀。
不過蘇振華現在眼界高了,這跟他妹的比起來不過九牛一毛,他自然不會為此沾沾自喜,於是一心三用,學習,兼職,並繼續尋找更輕鬆更有錢途的路子。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真找到了百分百符合他要求的途徑——給各大雜誌報社供稿。
這個年代,後世稱之為最近一次文藝複興的時代,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可以說遍布滿校園,理工男出身的蘇振華在這方麵毫無優勢,他自己也有逼數,一開始便否決了文學創作,而是另辟蹊徑,選一些專業、冷僻的題材給報社投稿。
如此一來,局勢反而逆轉了,寫本專業相關的題材,蘇振華顯然比大多數人都有優勢。
另外,別的同學可以跟他一起泡圖書館、博覽群書,可哪怕是在國內最高學府,他們圖書館的藏書也很局限,國外文獻都是一書難求的珍品,能夠了解外麵世界和最新資訊的報紙雜誌更是夠不著邊,以至於大部分師生對國際動向總是半知半解、後知後覺。
最高學府尚且如此閉塞,普羅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而蘇振華在這方麵卻堪稱近水樓台,謝容笙家裏有最高端最前沿的資訊,他書房的藏書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就連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科技等各方麵相關的書籍都能找到,讓他一度認為他的書房比他們學校圖書館都更為珍稀。
那時他隻是把謝先生的書房當做開拓視野、豐富見識的寶藏,現在變通一下也是可以的,讓它成為他寫稿期間的知識庫,那叫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於是,在蘇二哥還沒發現的時候,他已經在利用信息差攫取財富了。
從此開始,蘇卷王的卷,便體現在了方方麵麵,學習成績要抓,校園活動也積極參與,獎學金更是勢在必得,就連寫稿子他都要卷,一周至少產出一篇、每月過稿兩篇起步的恐怖實力,讓財富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起來了。
就在開學之前,他們都在老家過暑假,蘇大哥抱著剛滿半歲的大胖兒子一邊笑得合不攏嘴,一邊跟他們商量,“我同學強子不是去那邊打工嗎,他是過完年領了加班費回的老家,那天我們在鎮上遇著,他說正好想來家裏找我,問我要不要跟他一塊出去,我會開車,到那邊不管給哪個老板當司機,一年賺個幾千上萬塊,也是輕輕鬆鬆的。”
對於老同學的邀請,蘇大哥糾結了好一陣,賺大錢機會誰都不想錯過,可他是家裏的長子,弟弟妹妹都能去大城市上大學,大概率以後也不會回來了,他得留在父母身邊孝敬,再說還有嬌妻幼子,他自己也不舍得背井離鄉。
難得全家人都聚在一起,正好問問大家夥的意見。
蘇小美肯定是支持的,她沒啥故土難離的思想,在老家餓不死可也發不了財,去大城市淘金多好,大不了發家致富了,把一家老小接出去。
可惜根本輪不到她發言,劉女士頭一個反對,“你可別想
一出是一出了,去外邊打工哪有輕鬆的,一年到頭不著家,媳婦孩子也都顧不上,那都是窮得沒辦法才出去的,咱家還沒到這份上。”
蘇支書也抽著他閨女孝敬的香煙,沉吟道:“你媽話不中聽,但也是這個理兒,還是別折騰了,家裏再攢兩年就能給你買車。”
“我也是想出去幹兩年,回來自己買個卡車在附近跑跑貨。”可能是當了爸爸,鐵憨憨蘇大哥也難得正經一把,把自己琢磨好久的理由說出來,“卡車價錢每年都在漲,咱們家一年收成也就兩三千,不知道還要攢到什麼時候。再說老二小妹就連上大學都沒花家裏一分錢,他們都有國家補貼和獎學金,寒暑假還能給咱們全家買禮物,就我一直讓你們往外掏錢,從來沒給家裏賺過。”
說到最後,蘇大哥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又變回蘇小美熟悉親切的傻大哥,讓她忍不住會心一笑,安慰道:“沒事的,我們都不差錢,也不會有意見,你放心啃老就是。”
蘇大哥:……
謝邀,更紮心了。
她這毫無意義的發言自然被所有人忽視了,聽了半天的蘇振華開口問道:“卡車要多少錢,家裏攢了多少?”
蘇大哥:“我聽朋友說,最便宜的也要兩萬了。”
蘇支書也沒有藏私,“加上你高考那年得的獎金,咱家賬上已經有一萬三了。”
不聲不響就成了萬元戶,支書父親語氣中透著濃濃的驕傲,也是因為如此,他才說再攢兩年就能買車,就算到時候又漲價,找親朋好友湊一湊也夠了。
蘇大哥蘇大嫂明顯被這個數字驚呆了,大概做夢也沒想到老父親這麼能攢,就連劉女士和蘇二哥也驚訝的看了蘇支書一眼,唯獨蘇小美不甚在意,她關注的反而是蘇二哥把獎金貢獻出來的細節——她當年也在老家收到上千塊的獎金,一分不少都存起來了,誰也不給,當然也沒人問她要。
所以蘇小美很意外,跟她一起發家致富的蘇二哥居然這麼無私,把小金庫拱手讓人,讓她忍不住看了舍己為人的家夥一眼又一眼。
然後,她看到大公無私的蘇二哥,一臉淡定的掏出存折,“正好,我這裏也有一萬,暫時也用不著,大哥你先拿去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