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reference_book_ids\":[7017704898733018120,7255230556588215350,6886382750006250509,690420732792720896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8,\"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4},\"quote_content\":\"《自序》reference_book_ids\":[7316454163322244158,729898055602327041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此書為東南大學教育科叢書之一,係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全書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則101條。前兩章述兒童心理及普通教導法,為提綱挈領之討論;後10章都是拿具體的事實來解釋各項建議之涵義。在這書裏,小孩子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撒,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的種種問題,都得到了很充分的討論。這些討論對於負家庭教育責任的,都有很具體的指導。
書中取材的來源不一,但有一個中心,這中心就是陳先生的兒子一鳴。著者在《自序》中曾聲明各項材料之來源,但未指明一鳴就是這本書之中心人物。倘使我們把這本書從頭到尾讀它一遍,就覺得這是無可懷疑的。一百多條舉例當中,在一鳴那兒來的,就占了73條之多,其餘的事實隻可算為陪客。陳先生得了這個實驗的中心,於是可以把別人的學說在一鳴身上印證,自己的學說在一鳴身上歸納。據他自己所說,我們曉得《佛戴之教育》(The Education of Karl Witte)(編者注:現多譯為《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對於他研究家庭教育這個問題是很有影響的。佛戴小時通五國方言,9歲進大學,14歲得哲學博士,16歲得法律博士並任柏林大學教授,都是他的父親大佛戴的教育理想之實現。一鳴就是陳先生的佛戴,《家庭教育》一書就當作《一鳴之教育》看也是可以的。
鄭宗海氏的《序》文上說:“我閱過之後,但覺珠璣滿幅,美不勝收,有數處神乎其技,已臻乎藝術的範域。”這種稱讚並不過分。我現在要舉一兩個例來證明陳先生的藝術化的家庭教育。當他討論遊戲式的教育法時,他舉了下麵一個例:
今天(1924年4月18日)下午我手裏拿著一隻照相機,叫我的妻子把我們的女兒秀霞放在搖椅裏。預備要替她拍照的時候,一鳴就捷足先登,爬到椅子裏去,也要我替他拍照,我再三勸告他,他總是不肯出來。後來,我笑嘻嘻地對他說:“一鳴!你聽著!我叫一,二,三;我叫‘三’的時候,你就爬出來,爬得愈快愈好。”他看見我同他玩,也很高興地答應我。歇了一歇,我就“一,二,三”地叫起來,說到“二”的時候,他一隻腳踏在椅子的坐板上,兩隻手挨在椅子的邊上,目光閃閃地朝我看著,等到我說到“三”的時候,他就一躍而出,以顯出他敏捷的樣子。